登录
教育界网 > 办学必修 >正文

校外培训机构如何优化本机构教学管理机制

办学必修
作者:校长邦原创 发布时间:2024-01-18

【沙盘场景】

1.临沂某教培机构,以初中培训为业务;单一校区,营收超300万。 

2.张校早期重视营销,中期顺利转型为教学导向。通过抓教学、抓教研,张校确实在机构口碑上取得了突破,打造出了属于自己机构的品牌名师但其却始终无法在发展过程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张校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教师团队素质跨度过大、教学学会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一线管理者对教师的备课缺乏监管、对出现问题的教师没有及时的带领其做好复盘与调整。

与校长邦的几位讲师探讨后,张校了解到了“教学管理”的新概念…

【沙盘解读】

教学质量是教培机构发展的灵魂,该观点曾被不止一次的强调过。

虽然一众营销驱动的教培机构很好地利用信息差逐渐走到了台前,获得了区域市场的一定话语权。但现阶段互联网技术趋于成熟,各个维度的信息差被持续“填平”,加之国民素质提高,民办教育的大环境已经开始抗拒脱离教学教研的单一营销模式。经过一轮又一轮地淘汰,能够站稳脚跟的幸运儿,也无一不将内部转型战略放在了发展规划的首要位置。

探讨机构在不同经营状态下持续发展的首要指标,通常而言,大型机构盯对市场、中型机构落实管理、小型机构则完全依赖口碑。基于中小机构的成长轨迹思考,教学质量、家校服务、营销活动对其获客的影响权重呈现逐步降低的态势,也因此,做好教学管理就成为了二者实现突破自身规模局限、迈向下一阶段核心命题。

【观点提炼】

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教学监督。教学监督是管理者对整个后端教学流程的监控。

其两个关键原则为“标准化、可操作”,落实在执行过程,中小教培机构则主要可以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节点实施管理。

01

教学前监督

教学前监督对应了教师教学前对课程的工作准备。

以教培行业的Top 2新东方与学而思为例:

二者当中,优能的教学前监督体现为对“逐字稿”的不懈要求,尤其是新人每次上台前,需要将课程中的每一句话,从自我介绍、调节气氛的段子,再到课程最后闭环收尾程序,逐字记录。另外,优能还要求教师进行课堂的全真模拟,并留下视频文档。结合二者,学科组长将有条件更具针对性地就教师课前准备找到问题 。

学而思则通过教研员“串课”的方式执行教学前监督。

借助强大的独立教研系统,学而思对标准教研内容推行科学本地化。在各分支机构不同科目教研员的引导下教学内容固定、教学进度纳入区域大轨道,而后经由每周组织的统一教研会,由教研员结合教材对相应课程进行讲解、说课,普通教师顺势强化理解,更好地应用教材,教学前监督也就自然实现了。

事实上,关于教学前监督,中小机构完全可以借鉴以上经验,但机构应主动为新教师与老教师设置好不同条款。

对于经验不足的新教师,机构可以采用严格的规定;而对于教学体系及风格已经成型的成熟教师,灌输式、强制参与的教学前准备活动已经无法为其带来收获,此类监督也就变成了形式主义。

02

教学中监督

教学活动中,主体与受众的性格多样化都将导致课堂的不确定性,所以,相较于教学前监督,教学中的监督活动将集中管控教学过程。

部分管理者认为,机构完全可以根据教师的转化率、好评率、续费率、退课率对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做到良好的监管。而该想法存有两个重要问题:

其一,监管动作、解决方案滞后;

其二,上述四个数据之于具体教学有很大主观性。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能并未达到预期,数据好的原因,极有可能仅仅是自身特点吸引学员或服务到位。

也因此,对“四率”的考核,管理者不妨考虑安排在教学后监督的过程中。

常见的教学中监督方式为听课,教学管理者对教师课程进行随时推门旁听。其优点不必赘述,缺点是机制常态化对团队规模有一定要求。

而中小机构有落实教学中监督设想,学习学而思,让家长充分发挥作用是可行且高效的。假如机构长于教学,且校区环境允许,那么“家长开放课堂”就是最有效的教学中监督;即便不具备线下开放条件,也可以通过引导家长通过线上方式介入,例如课堂实况直播等等,完成课堂与家长、教学总控端的连线,倒逼教师的教学质量。

03

教学后监督

教学后监督是对教学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是对教师表现评定与建议的过程。

新东方也好、学而思也罢,甚至与两强之后的区域龙头,在教学后监督上均无鲜明条款规范。

但这一现象并非意味着其在这一方面的缺失——大机构的教学后监督机制往往以优胜劣汰的压力为工具,直接淘汰无法达标的教师个人。

学而思学科部负责教师课程的排班招生工作,并考核每位教师的数据。部门由于对总体续报率负责,其会优先将班导向数据优异的教师,保证最优秀的老师带最多的课,反之数据较差的教师则会相对惨淡;而新东方则是组长背负指标,科目的营收业绩与学科组长奖金挂钩。虽然冷酷,但出于效率,这的确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这一方面,中小机构盲目学习大企业也是不可取的。在中小机构中,教师的话语权较强、教师储备不足,仅仅使用压力管理会导致机构的人才危机。

这一环节上,设计复杂的各种措施往往都不会有很好的收效,多方比较下,最合理的手段还应当是匹配绩效的状态下“组长对教学监督唯一负责”。

此时一线的教学管理者必须按周期跟随教师数据,对所组内教师的退课和续报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对数据表现差的教师进行后续培训工作。

加之组长考核实行末位淘汰,一线教学负责人将会有充足的动力实现教学后的强监督。

  • 阅读(10011)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