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大咖思维 >正文

AI+教育,应用为王

大咖思维
作者:校长邦原创 发布时间:2024-03-11

2024开年,OpenAI就给了科技圈一个惊喜——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它能直接以文生图,并将图片转为生动逼真的动态视频。不仅是文生视频,随着多模态技术的不断发展,AI将迎接更加复杂多样化的交互场景。

近日,科技圈“大佬”周鸿祎在两会中提交了一份关于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提案。垂直化的大模型将引领教育行业走向何处呢?

日前,在校长邦举行的T-LIVE对话教育人栏目中,有幸邀请到万事宝科技创始人符新伟先生结合自身经历就他擅长的影音领域,分享了在AI时代教育的多个发展可能。期待他的分享,能为关注教育行业的人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共同打造智慧教育生态。

以下为其分享内容,经整理如下:

01  AI+教育 已经到了最好的时刻

校长邦:符总,您之前一直做教育直播,能否介绍一下之前的工作经历?

符新伟:我在音视频领域已经做了20年,从视频会议、视频直播、视频教育到现在的视频AI等等,我一直都在跟教育和技术打交道。

二十多年前,我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因为学的音视频专业,所以我从2003年就开始做视频方向的一些研究。那时SARS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些影响,虽然那时的产品相对还没有现今这样完善,网络也不太理想,但视频会议、远程培训、远程教育都开始陆续出现。我也开始扎根音视频行业,直到2009年我们看到了整个教育直播的风口,开创了整个教育直播的先河。

2016年,我们卖掉了原来的公司,开始专注教育直播。彼时的教育市场大火,资本市场对于整个教育行业都分外热衷。直到去年年初,整个教育直播赛道变小。

我一直是一个对教育情有独钟的人,所以在去年AI这个赛道开始有一点火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能否借助AI继续在教育领域深耕。去年大模型还是一个概念,如何具体落地,该干什么,其实大家都不太清楚。很多校长、机构其实拿到大模型也很难应用。但事实上,教学、招生、做内容,很多教育场景都可以有一个适合的AI解决方案。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想要做AI,就一定要聚焦在一个细分的赛道。所以从去年下半年,我就开始一直看很多大厂的技术,包括百度、微软、360、腾讯等等。看多样的大模型,调研他们公司的技术服务和商务体系。通过实际考察研究,我认为目前教育直播或教育在AI这个赛道上AI数字人和内容生成等方向会比较实际。

今年有几个大的事情发生。Sora生成的视频让全网沸腾,这个视频发布一周过后,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通知,要求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AI。我们可以从这个信息里面看到,国家开始重视、支持AI,并切实地给予政策扶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现在已经有一个可以颠覆Chatgpt的新技术诞生,我还没有体验,但是我相信现在的技术发展速度,总会有更成熟的新一代出现。另外就是,国务院在3月5日也发布了今年的报告,大家在期间可以明显看到对于AI应用领域的推进要求。

所以从整体来讲,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说,不管是大环境,还是技术本身,落地AI+教育本身已经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我甚至能预感到,这样的技术会加速我们整个行业的迭代,让教育生态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强烈建议各位校长、老师,不管是提升教学效率,还是提升招生率,都可以积极拥抱AI。

02  AI+教育 具体如何落地?

校长邦:符总,您能讲讲教育培训机构如何用AI赋能吗?具体有哪些应用场景?

符新伟:聚焦于教育行业里面,有很多落地的场景。近来,我刷朋友圈,看到很多大咖甚至一些很知名的人士,其实都在发表相近的观点。

其一,现在不管是机构还是企业,甚至国家某些部门都开始让负责人站出来,以自己的形象讲述行业故事。比如去年,哈尔冰的文旅局长带动了全国的文旅局长走到屏幕中“拉客”。这其实和我们教育机构一样,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到自己的机构中上课。不管是校长也好,领导也好,只要站出来讲话,大家都会把你当成是机构的代言人,通过你的一言一行,了解机构的内涵。所以,新的传播方式、新的技术完全可以帮助我们去做营销,去获客,甚至提升教育机构的公信力。

近期,我看到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尝试去做这样的事情,虽然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还需要一些技术的扶持。

其二,大家都有一个新共识,不管模型多强大,AI多火热,但对教育机构来说,我们可以从哪里下功夫还没有具体的方向。

大年初八到现在,每天我差不多都要忙到半夜,去和不同的行业人讨论如何把AI技术应用起来。现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种,快速制作课件。传统的课件,也别是带PPT的课件,都是老师站在黑板前或屏幕前录制视频,拍摄完后剪辑、配字幕、调色、美颜处理,甚至还可能去做更精细的修剪,这一套工作非常繁琐。特别是在教育机构中,如果有大量的课件或内容需求的时候,传统的方式远远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面对新政策、新技术需要不断迭代内容,与时俱进地向外界输送内容。

在老师的精力、时间有限的背景下,AI数字人可以成为教育机构的讲师,帮助老师、机构解决困境。当然,数字人讲师可以用很多技术平台,它本身就提供了很多原型,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个老师或负责人的形象量身定制一个数字人讲师。它可以在任何时间、场地代替真人进行内容录制。

数字人讲师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形象定制过后,成本低且可以重复使用。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教育机构的受众需求、甚至每堂课的不同需求不断去改进,只需要输出一段文字,就可以快速生成一个视频课件。连输入的文字内容都可以依靠AI助手帮忙,如此快速制作大批量的视频就变得轻而易举。

第二种,赋能国际业务。现在很多教育机构开始喊着出海,做国外市场,但对于很多语言技能不够的人来说很痛苦。现在大家可以感受到,有很多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实时地跟海外的人进行多种语言交流。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看过一个课件,或者一个人就是我们称为数字人。这个人我们录完他的口型、声音、音色、音调以及他的整个的行为状态之后,他们教学的PPT或者说背景都相同。AI在这之后还可以让他用应有的口型、动作、手势表现出二十多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所以有出海需求的行业从业者们,AI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语言障碍,与海外的学生进行交流,开拓出新的天地。

第三种,数字人大屏。我们经常会参观一些教育机构,很多时候都是校长带着大家进入到一个展厅或展览区,给大家讲述机构的各个情况。每次一有这样的活动都会重复这个过程,讲述者的状态偶尔还会影响陈述的内容。

但因为AI技术,现在可以实现大屏数字人,让他代替校长或教师去输出原本不断重复的内容。如果换一个参观访问团,可以通过后台输入文字更新输出的内容,代替真人繁琐重复的工作。

第四种,复现历史人物。在很多文化氛围领域中,教室、展厅会挂有历史人物肖像、文学作品。AI可以帮助我们把历史人物复活,由复活者生动直接地给学生或参观者带来新的互动体验。

第五种,名师克隆化。很多教育机构不管是卖课也好,卖书也好,知识变现也好。依靠传统的营销方式,不管怎么卖都很难有突破。我们可以利用名师效应,依靠AI克隆代替真人走到前台去讲解书本知识、教育理念、招生政策。

第六种,助力幼儿教育。大家可能注意到低龄学生的教学,需要趣味性,或者需要老师很活泼。他们更喜欢从卡通故事中去看到个人的动作、表情、语言。如果我们用AI帮助实现后台老师实时动作,前台卡通动画跟随老师去动,类似皮影戏一样的方式,让教学变得更“适口”有效。

第七种,带动个性化教学成为现实。个性化教学是很多教育机构的理念,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定制的学习计划,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是大家都尝试过的事情。但相信大家在实践中一定会发现,不管是做课件、做系统,甚至靠老师的个人的时间能力都不够。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现象,有些教育机构正在打造数字智能导师。通过实现的训练,根据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内容,不断提问并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举个例子比如今天我在与数字智能导师对话,在这过程中导师发现了我的知识盲区,立即反馈给我一个新的知识学习方案,告诉我该如何去学习。如此,每个人与导师进行交流之后,都会得到定制化的反馈。

我相信,通过持续的锻炼,这个方法可以把教育机构或学校中的特色内容进行智能输出,根据检索内容自动匹配,实时教学。

03  AI还有无限可能

校长邦:符总,如果以体育赛道为例,您可以说说它的应用场景吗?

符新伟:AI本身是人工智能的一种称呼,它可以应用到每一个场景。在体育领域,当出现一个打球的场景,AI不能实际地代替大家运动,但是他可以帮我们做一些分析。比如,以篮球为例,如果有一个摄像机用45分钟去拍完一个篮球课的整个运动场景,通过影片分析,AI可以很轻易地统计出每个学生的拍球次数,在场上奔跑的动作,以及传球的姿势等。

大家经常在看NBA这类球赛的时候,会注意到有很多球队的教练会带着球员观看对手在与别人比赛的场景,分析球员各自的弱点。AI就可以辅助大家去找到对手的弱点,分析自己的弱点。这只是互动场景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应用。当然这里边可能还有很多,实际上我们人工很难统计的一些事情,通过AI技术使它数据化,体系化,最终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结论。这实际上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方向,在未来的应用场景中,AI还可以从何处入手实现更多便利。

校长邦:除了在教培行业,您觉得在其他领域AI有什么比较成熟的应用吗?

符新伟:我看过一个保险公司,叫中汇人寿,他们有个视频让我非常震撼。在一个非常宽的屏幕中,有一个数字导师站在中间,代替保险公司进行培训。视频推出的那一天恰好是教师节,他们把保险培训人员实际上当成了老师,他们那个视频非常逼真,让我一度以为是一个真实的老师在进行授课,而不是保险培训。

我想说,未来如果我们做一些招商加盟的事情,很多时候老师、校长不一定有时间全力参与,那我们完全可以在会议前用一个代替的数字孪生视频来呈现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

还有一种应用是海报生成。海报这个东西并不需要特别精细,但是不管是招生也好,还是营销也好都需要它。现在,只需要明确目标和想法,AI技术已经可以完成这种图片海报了。目前,教育场景里面现在我看用的不多,但我估计教育机构应该很快也会用上这种模式。

此外,比较有意思的是很多类似的知识主播,不管是律师、医生,或者说某一个领域里面的专家,他们都开始在打造自己的个人形象。比如刘润,他们也开始用数字形式包装在网上输出一些内容。

假如,我们每个教育机构也有自己的一个数字老师或者数字名师,那我们每天都可以生成一段、两段这样的视频,在抖音、快手各种平台上去快速传播。这是我看到其他行业里面看到的相对比较好的应用。

当然可能还有一些是直播模式,刚才讲的都是可能是视频录像,还有一种是直播模式。数字人克隆,可以成为真人的一个分身,代替真人去做直播。从在大厂的调研经验来看,数字人克隆最快只需要花12个小时,今天下午拍完,明天上午系统就会完成后台运算,生成数字孪生人。当然如果对清晰度有更多的要求,最长也可能会花两三天的时间,但基本时长都在24小时之内。

04 AI不会颠覆行业,但会重构行业

符新伟:人工智能,大家可以理解成很多原本重复性的工作,不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的工作,都可以在未来被它重构。

我举一个例子,前几天一个电商的朋友来找我,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个生产海报的AI平台。我说为什么呢?

他说自己每天都要在各个电商平台上架货品,货品放一天就会换,这个货品的海报我不需要那么精细,但实际上每天又需要大量生产。现在我没办法,我就弄了一个团队,但实际上给团队的支出成本远超于产出价值。AI完全可以替代基本的设计工作,再花费较少的人力进行微调。

所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看一看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场景里,有哪些是我们每天重复做,或者每天需要很多人重复做。找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就可以去想AI是不可以帮助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校长邦:您有提到AI在不同的场景下都可以生成解决方案,真正帮助我们的行业伙伴,可以举一个真实的案例吗?

符新伟: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极品全能高手的书吧。他们这个老师就是以数字人分身的形式每天介绍他们的课程内容,也就是说打造个人IP通过数字人卖课卖书的形式已经开始逐渐在行业中应用。

校长邦:符总,您看现在有没有现阶段AI可以赋能到我们校区一些好的工具、软件可以推荐给大家?

符新伟:说实话现在很多工具我都还没来得及去体验,我只能说根据我现在使用的一些场景去看,以AI数字人为例,微软、百度、腾讯、360还有几个厂家都不错。我今天说的观点不代表这些公司产品好不好,只是说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平台,可以推荐大家尝试一下:第一个是微软小冰数字人,在我自己的视频号里,我前几期都是用微软小冰。他其实就是拿着一个手机自拍,自拍完就可以代替自己生成很多视频,这是我用的一个效果还不错的平台。还有一个是腾讯智影,我比较常用,用起来也很不错。

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大家其实都是代表机构或企业,未来在做任何内容时都要考虑合规合法。有时候我们在做短视频、文件、图片时,我们会用到一些素材,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从网络上找。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找起来是会比较麻烦。第二就是可能我们有可能会涉及到侵权。尤其是侵权问题,很可能会打击我们创作的积极性。

腾讯智影这一块就很有意思,对于所有付费账户,他会开放腾讯系的包括腾讯电影、腾讯娱乐、腾讯音乐等资源。

对于数字人这块我是真的在尝试,比如三八妇女节,我就可以随时生成一个视频。技术带给我的便利,就是我在想要创作的时候,就可以随时生成一个视频。我看到很多老板,每天会真身发一段视频,不管讲生活感悟也好,或者讲领域的知识也好。从逻辑上来看,每天要穿得光鲜亮丽,在非常安静的环境去讲话,长期坚持还挺难。

如果我们有一个自己的数字分身,某一天你就算蓬头垢面,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形象,只要让助手帮你生成一个你的视频就行。这样每天都在圈里“露脸”的你,会变形成一个效应,让大家知道这个学校、这个机构、那个老师在做什么,真正打好自己的口碑。

某种程度来说,在这个时代,我们所有的观众、听众、学生,大家都在用短视频的形式来交互。我们的宣传阵地也到了短视频、直播的平台。时代的技术和发展,倒逼着我们这些校长,从业人员,转换阵地,勇敢于表达自己。

不管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必须去拥抱这样的机制,跟未来的用户,站在同一个平台,让大家对你有更多了解,才会有更多愿意买单的行为。

05 拥抱AI,拥抱未来

符新伟:我强烈建议大家拥抱AI时代,接下来可能还会出现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新的、有趣的、颠覆我们认知的应用。我曾经是个比较保守的人,在痛苦的适应过程中,我已经完全转变了思路,现在我把这些新的事物变成一种有趣的实践。

校长邦:您可以说说这个转变的点在哪里吗?

符新伟:去年三月份之后,我开始尝试着继续做原来传统的音视频教学业务。但实际上这个赛道已经很拥挤,很难有我的立足之地,我也不可能再花很多钱去投资这个赛道。

在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你再要做和别的教育机构类似的企业是很难成功的。去年我挣扎了半年,发现我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在一个不断接受焦虑,不断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就应该顺势而为,与“大势”同步才可能成功。也就是说大家都开始往AI方向走的时候,我们还停留在原地,这很难有所成就。

我们每个人处在这个社会阶层,我们的认知、朋友圈、资源其实就这么多。很多人都有梦想的,但如何触达梦想,就需要快速跟上技术变革的时代。现在回头来看,其实每个行业都一样,教育也一样。QQ出现,微博出现,微信电商、抖音平台出现,只要抓住时代趋势的人,都乘上了一个远行的船,跟着船走向越来越远的未来。

今年吴晓波的演讲中有提到,每一个公司在未来都需要一个数字人。这句话影响了我。我发现每个群体中的很多数据都大有可为,比如现在中小微企业大概有4800万,自媒体博主可能有5000万,金融保险文旅大概有7000万,这些培训老师全国将近有2000万。这两个亿的用户,都希望能够通过短视频或者通过新的IP给自己创造价值。这说明大家都愿意用新的技术来去为自己负责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模式。

2024年,在AI蓬勃发展的时代,实际上我们很多教育机构都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颠覆同行,因为我们可以走在快速发展的绝佳年代。

去年下半年我开始通过AI对视音频赛道进行一些调整,得到很多行业人的支持和认可,大家都非常希望能够一起推动AI赋能业务,我很开心,说明我的选择方向没有错。今年,从开始到现在,我已经快速建了六个办事处,有些自营的,还有一个是加盟的,加盟的机构或企业。原来都是一个小机构、小企业,他们去年其实做的也不理想,也在看未来如何变革。我的办事处,让大家看到了可能,让大家开始从本地拓展AI业务,把事情做起来。

不管我们有没有时间,不管我们对于市场认知如何,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大环境都在向AI靠拢,大家可以明确大方向是对的,跟着这个形势去走,一定会有更好的前景。如果我们不能应时而变,就很可能在明天被淘汰。

我甚至建议各位校长可以走出去,多看看其他教育机构在做什么,多看看科技行业在干什么,多关心国家在干什么。大家可以仔细读一读今年两会关于教育板块的报告,每一句话可能都会带给大家一些新的启发。

最后,我想说校长邦的很多活动大家感兴趣一起参加,我们可以多见面交流,看看能不能在今年一起创造更多可能。

校长邦:感谢符总的精彩分享,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校长邦T-LIVE对话教育人栏目,我们将为大家持续带来更多优质内容,也欢迎更多的教育精英能够加入到校长邦教育精英汇,教育路上我们一起追光!

  • 阅读(8272)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