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教育热点 >正文

上海市教育关工委钱永刚工作室揭牌 高德毅出席

教育热点
作者:转载 发布时间:2025-04-28

4月25日,由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和上海市教育学会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承办,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钱永刚工作室揭牌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启动仪式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高德毅,驻会副主任陈其昌、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专家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张伯安、上海市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及部分师生代表参与活动。 2025年是钱学森回国70周年,钱学森是上海交大1934届杰出校友,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以“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壮举诠释了科学报国的崇高使命。钱学森图书馆珍藏62000余件珍贵文献手稿与实物,并于2024年获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完成展陈升级,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基地。钱永刚教授作为钱学森长子,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技教育与科学家精神传承。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自2020年起联合市总工会及有关高校,成立了19个以专家、劳模命名的导师工作室,在青少年思想引领、专业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工作室的成立旨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钱学森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引导青少年学习钱学森等科学大家的爱国精神与治学之道,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现场,高德毅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颁证,并与丁奎岭为钱永刚工作室揭牌。

仪式当天还举行了“弘扬科学家精神,新时代立德树人”微论坛,钱永刚、尹后庆、王亦群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沈子萌等参与论坛,论坛由张伯安主持。大家表示,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严谨、担当与创新,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钱学森以忠于国家的赤子之心、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激励着后人将学术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活动中,钱永刚还为在场师生作“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首场讲座,以“为民族复兴选人生”为主题,讲述了钱学森五次人生选择。钱学森中学毕业时本可专攻数学、文学或艺术,受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启迪最终选择铁道工程,学造火车头,投身国家交通建设。“一.二八事变”日军暴行促使钱学森改学航空工程,学造飞机,立志以科技捍卫国防。留美期间,他洞察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毅然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研究航空理论。1955年归国后,面对国家战略需求,他再次转型,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1982年,从国防科研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钱学森已经71岁了,他又做出了人生的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这五次选择,钱学森诠释了“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崇高精神。

  • 阅读(3034)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