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技术正以迅猛之势快速下沉到应用层,推动着各行各业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在加速推进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与AI相关。
这一变化对基础教育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17年,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钱颖一教授就明确表示,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当前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八年后的今天,这一预判正在加速体现。
AI在知识获取与处理方面的能力已达到惊人水平,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传统基础教育体系。
一个核心问题摆在了所有教育人的面前:我们究竟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能驾驭AI,而非被AI所替代?
01
从时代冲突谈起:AI带来的基础教育新课题
传统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往往依赖于教师行为,知识获取也局限于教材等,学科与学科之间也被上下课铃人为分隔,学生的自主力、创新力、跨学科整合能力都相对缺乏。
国家近些年也一直在作出努力去突破这些困境,如“3+1+2”的新高考模式就是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创新之举。
在AI时代,学生的自主力、创新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需求更加迫切。
对教育行业而言,谜底往往就在谜面上。正如过去20年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唯有以发展的眼光才能破解,AI带来的挑战,同样需要用AI的力量来应对,新时代的人才需要驾驭AI而非依赖AI。AI相较传统信息化手段有如下优势:
一是在知识获取与处理的效率与范围方面,AI能够整合全球范围内的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知识库还能及时纳入新知识和信息。
二是在教与学的路径个性化方面,AI能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和知识图谱等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诊断,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计划。
三是在教学体验层面,也在重构教学模式。借助AI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课程,实现“一人一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四是在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层面,AI能有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如通过编程软件制作动画等行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已在持续释放推动AI教育进入中小学的强烈信号。去年底,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并规划了具体的实施路径。2025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今年还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
近日,北京市也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要求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北京市教委还表示,将在中小学重点打造首批11个AI应用场景,启动培育建设7个“京娃”智能体。
显然,学校积极引进AI、用好AI已是紧迫命题。
这些政策文件为中小学AI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也对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管理者们需尽早思考AI教育的顶层设计与落地路径,在课程、资源与师资等关键要素上进行统筹部署,以确保政策能够有效落地实施。
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小学AI教育在落地过程中正面临诸三大挑战:
第一,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对全社会而言尚属探索阶段,而教育系统具有天然的滞后性,当前AI相关课程在中小学中仍处于空白状态。
第二,如何有效防止“元知懒惰”现象,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即学生在过度依赖AI辅助的情况下,可能削弱其高阶思维能力与元认知水平。
第三,亟需推动教师认知与能力的提升,使其不仅掌握AI工具的使用方法,更能建立适应AI时代的教学理念与跨学科思维方式。
这三大难题,非常具体且实际,是当前AI教育推进过程中亟待突破的关键瓶颈。
02
案例分析: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AI教育新路径
从课程的实践落地效果来看,基于当前中小学AI教育的诸多挑战,构建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切入点。
在“教什么”方面,需要开发一套完整的AI课程体系,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各个方面,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AI知识和技能。
在“怎么教”方面,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培养学生的AI共创思维,激发而非抑制学生的创造力与自主性。
在“谁来教”方面,加强教师培训是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AI素养和教学能力,为AI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近日,我们注意到,联想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合作正在尝试为上述问题提供解法。联想为学校提供了一套“人工智能通识课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一间人工智能实验室,助力课程落地与实践教学的开展。
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仪式(左起: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行政副校长霍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联想中国政企业务产品与方案推广及客户运营总监陈晰、英特尔中国市场部总经理吕冬)
首先,关于“教什么”方面,联想给出了一整套层层递进、强落地性质的课程体系。
课程质量直接决定教学成效。联想AI专家团队深度参与课程研发,携手英特尔联合开发了“AI思维课程”。该课程融合了人工智能、智能体等前沿技术理论,以及联想在内外部应用中的实践经验,旨在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体等核心概念与原理,掌握其应用场景,探索利用AI解决真实问题的思路,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不仅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还通过项目化模拟与动手实践,提升学生将AI技术应用于现实场景的能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同时,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段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系统拆解与针对性设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的全学段AI教学需求,实现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夯实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与综合素养。
其次,关于“怎么教”,联想致力于培养学生AI思维,而非形成AI依赖。
联想的人工智能通识课解决方案为师生提供了完整的AI实操平台,构建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层层递进式教学体系,推动学生将AI真正应用于现实生活。
其实践课程紧贴真实生活场景,结合主流智能体应用技术,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AI应用技能,理解背后的技术原理,逐步提升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该方案为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例,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度体验AI的实践载体,帮助他们在真实操作中深化理解,形成系统认知。
通过持续的实操与引导,避免学生“元知懒惰”现象的出现,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AI原生思维与共创能力,让学生学会驾驭AI、善用AI,而非依赖AI。
在AI教具方面,联想还为八十中人工智能实验室提供了搭载英特尔® 酷睿™ Ultra 处理器的联想昭阳AI PC,与课程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完整的AI教育实践生态。
英特尔® 酷睿™ Ultra 处理器
北京第八十中学教师张鹏提到:“教师们不仅在日常教学中利用AI PC助力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更将其引入人工智能实践活动与竞赛当中。机器人设计中所需要的CAD建模、实时仿真、代码编写生成以及调试,都可以在搭载英特尔® 酷睿™ Ultra 处理器的联想昭阳AI PC上快速运行。酷睿™ Ultra 处理器的NPU模块可并行处理机器人运动规划算法,使路径优化计算耗时从秒级降至毫秒级,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工作效率,帮助我们的学生在各个机器人大赛中斩获殊荣。”
北京第八十中学教师 张朋
联想推动AI教学从灌输知识转向能力养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AI协作,在思维上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飞跃,成为具备AI原生素养的未来探索者。
最后是“授以鱼不如之以渔”,联想还着力解决“谁来教”的问题。
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为智能体教学提供专业配套的课程、教具及服务,助力校方高效启动专业的大模型教学。
总结来看,联想的人工智能通识课解决方案,融合了课程体系与一体化教学设备,进一步加速AI实践教学的落地。
还有更值得注意的两点,一是课程和产品会根据AI发展的深入而不断去更新,今年2月份联想就更新了一版;二是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每周四下午的人工智能课堂上,有外部专业的AI教师来跟学生和老师们上课。这两点,表现出来的是企业对学校、对学生极其负责的专业态度。
一站式教学平台与完善的课程体系,联想将科技前沿的应用成果引入中学课堂,实现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树立了校企合作的新标杆。
03
从八十中看AI教育的未来
在整个案例的落地过程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作为一所公立学校所展现出的前瞻性布局。在AI教育政策密集落地的当下,该校以惊人的敏锐度准确捕捉到“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核心命题,通过与联想的深度合作,率先构建起“硬件支撑—软件赋能—课程落地—素养培育”的完整闭环。
表面上看,这是学校的积极行动;而在更深的层面,这一进程的真正驱动力,是常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角色——校长。
常有人说,一所学校的气质,是校长教育理念的投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正是这样一位值得所有教育管理者学习的榜样。人工智能通识课的顺利推进,首先源于他对教育本质与时代趋势的深刻理解,以及与时俱进的教育观。
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八十中迅速响应,将人工智能系统性融入课程体系。“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技术不断更迭,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未来教育的图景。”任炜东校长表示,“学校将持续丰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供给,满足学生在科技教育领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助力每一个孩子成长得更好。”
这不仅体现了管理者对技术浪潮的精准把握,更展现出对教育价值的坚守与拓展。在他的带领下,八十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动AI课程与多学科深度融合,探索更加适应未来的人才培养路径,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化与普及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反观当下,有些教育管理者仍对AI持保守态度,顾虑因素除传统思维的影响之外,还有教师课业已较为繁重、学生压力不小、学期课程安排也十分紧凑等问题,此时再增加AI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学习,可能会增加教师和学生负担,影响教学成果。
作为管理者,要看当下,更要看长远。我们要纠正一个观点,AI本质上是工具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我们用好这个工具,能为未来更多的复杂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做好铺垫和助力,是事半功倍的举动。
教育管理者们要紧跟政策和时代需求,有几个动作非常重要:一是争取政策保障与资源支持,二是整合内外部资源,三是加强教师培训、拓展师资来源。
传统教育观念虽根深蒂固,但我们不希望有任何学校被时代所淘汰,希望有更多的校长能如任炜东校长一般,积极把握时代脉搏,紧追政策和社会需求。
联想深耕教育领域近四十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与实践者。从上世纪90年代响应“科教兴国”战略,率先推出中国第一代多媒体电子教室起,联想便积极参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推动硬件普及与系统集成,还是在教育信息化2.0阶段引领智能技术与教学场景深度融合,联想始终走在时代前沿。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联想凭借对各类学校现实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务实行动,积极推动AI技术在教育场景的落地与优化。联想不仅关注人才培养的长期成果,更注重深入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和学生体验层面,不断打磨产品,通过与高校及中小学的广泛校企合作,持续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方案与技术服务,助力培养面向未来的AI+复合型人才。
我们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校能链接到联想的AI教育类产品,让更多教师和学生受惠于技术创新的力量,助力我国教育事业在AI时代迈向新的高峰。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