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星巴克在深圳、广州等地的部分门店推出“星子自习室”,消息一出让社交媒体炸开了锅。放在以前,这事儿可能会被当成段子,但如今真成了现实。这不禁让校外培训从业者和 AI 自习室运营者犯了嘀咕:星巴克这是要跨界抢市场,还是单纯玩一场营销噱头?
要弄明白这事儿,得先看看“星子自习室” 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设置听起来确实诱人:对想找安静学习地、又不想被家里或图书馆约束的人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何况星巴克本身环境格调十足,咖啡香气既能提神,或许还能激发灵感。
试想一下:学生们在星巴克的舒适空间里,伴着咖啡香,通过 AI 学习机获取个性化学习内容 —— 学习需求与生活场景无缝融合,听起来确实像 “理想型” 学习模式。
但理想归理想,星巴克大概率不会真的摆上学习机。
就像奶茶店不会真开补习班、书店不会变身为托管中心,每个商业形态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星巴克的核心定位是咖啡消费场景,免费自习室本质上是对这一场景的延伸:它用 “免费”“便利” 吸引人流,再通过环境氛围撬动消费。
你很难见到学生带着全套复习资料从早坐到晚—— 毕竟,30 元左右的美式咖啡(均价)成了隐性门槛。那些电源插座像 “钓钩”,温水是 “润滑剂”,核心逻辑始终是 “用空间换消费”,就像商场里的亲子乐园,最终都会导向收银台。
当然,星巴克不提供学习机,不代表场景里不能有学习机。
学生可以自带,甚至有人想到:在星巴克隔壁开家学习机专卖店,或许是个商机。毕竟,自习室带来的稳定人流、星巴克的品牌调性,能为学习机销售提供天然场景;而学习机又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说不定能催生出“学习 + 消费” 的新生态。
更进一步说,场景联动或许是更优解。学习机品牌可以和星巴克推出联名卡:买机器送咖啡券,凭咖啡消费记录能换学习会员。既借了星巴克的流量东风,又给自习场景加了“学习 buff”,说不定能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说到底,星巴克的自习室不是要抢谁的生意,而是用一种更柔性的方式巩固自己的消费场景。至于会不会真的和 AI 学习机 “联手”,那只有问DeepSeek了!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