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行业还在为转型阵痛唏嘘时,民生教育的一份业绩预告再次掀起波澜。
8 月 6 日,这家创办于 1998 年的 "互联网 + 职业教育" 巨头公告称,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较去年同期暴跌 56.4%,从 1.13 亿元缩水至约 4932 万元。要知道,这已经是其自 2022 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业绩承压,曾经凭借 "互联网 +" 战略创下净利润 6.08 亿元巅峰的风光,似乎正逐渐远去。
01
成本与市场的双重挤压
公告中,民生教育直言净利润下滑的两大主因。一方面,运营学校的办学投入持续加码,相关成本较去年同期大幅飙升。作为一家业务覆盖全日制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多个领域的教育集团,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更新、校园环境维护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开支,随着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些投入的增加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旗下在线教育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净利润出现显著下滑。近年来,在线教育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不仅有众多新兴平台涌入,而且用户对在线教育的质量、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可能导致民生教育在线教育业务的用户增长放缓、付费意愿下降,进而影响了该板块的净利润。
不过公司也强调,这些数据基于未经审计的初步评估,实际业绩可能调整,最终结果将在 8 月底的年度业绩公告中揭晓,股东和投资者需谨慎看待。
02
上市八年的 "过山车" 轨迹
回顾民生教育的上市历程,业绩波动堪称戏剧性。2017-2019 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势头喜人,这为公司后续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让市场对其充满期待。
2020 年,情况有所变化,虽营收微增,但净利润因一笔 2.32 亿元的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转设一次性补偿款骤降 62%,降至 1.27 亿元。除了这笔补偿费用,成本的总体增长也对净利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021 年,凭借已实施 2 年的 "互联网 +" 战略的成功推进,民生教育迎来了上市后的巅峰时刻,营收飙至 23.94 亿元,同比增长 116.26%;净利润 6.08 亿元,同比增长 378.74%,双双创下上市以来峰值。这一战略的成功,让公司在教育与互联网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转折来得猝不及防。2022 年,公司首次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且颓势持续至 2024 年。2024 年,民生教育实现营业收入 19.47 亿元,同比下降 17.22%;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仅 119.00 万元,较上年暴跌 99.14%,跌至上市以来谷底。
03
未来之路充满变数
自 2017 年 3 月上市以来,民生教育开启了大规模的收购策略。
2017 年 8 月,下属公司重庆悦诚以 5 亿元收购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51% 的权益;同年 11 月,又以 1.25 亿元获得重庆电信职业学院 51% 的权益。2018 年 3 月,下属公司以约 1.52 亿元获得山东寿光渤海实验学校 100% 的权益;7 月,与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以及河北工业大学共同举办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8 月,全资附属公司民生职业教育以总价 8.1 亿元收购励德集团(包括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及资产管理公司)51% 的股权,还签署委托管理协议受托管理励德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和余下 49% 的已发行股本;11 月,重庆悦诚以 9180 万元获得山东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51% 的股权益。
2019 年 3 月,重庆悦诚的全资附属公司重庆易而升以 5.1 亿元收购南昌合至同 51% 的股权,通过其间接持有南昌职业大学 51% 的学校举办者权益,款项以现金分期付款方式支付。2020 年 3 月和 12 月,先后以 4.2 亿元和 4.1 亿元收购电大在线 100% 的股权;同年 10 月,以 2.484 亿元(最高不超过 2.88 亿元)收购都学网络 60% 的股权。2021 年 7 月,拟以不超过 8006.5 万元收购小爱科技 51% 的股权;10 月,拟以 3750 万元收购优慕课 100% 股权。2022 年 7 月,子公司奥鹏教育拟 875 万元收购上海中智商务 51% 股权。
频繁的收购直接导致公司的商誉持续增长,截至 2024 年底,民生教育账上的商誉为 22.30 亿元。商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通过收购获得的潜在价值,但也存在着减值风险,如果被收购的资产未来业绩不及预期,公司可能需要计提商誉减值,这将对净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业绩承压,民生教育的 "家底" 仍不算薄。截至目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 25.2 亿元,外加 3 亿元银行授信。2025 年 5 月 23 日,公司与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订立授信函,获得最多为人民币 3 亿元或等值港币及美元的循环贷款,最终还款日期为自首次提款之日起不超过 1 年。这些资金为公司的后续运营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只是,在教育行业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曾经靠收购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平衡办学投入与成本控制?在线教育业务能否重拾增长动能?民生教育能否走出业绩 "低谷",重新找回上升轨道?这些问题,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此刻的每一个选择,都将牵动着这家教育集团的未来走向。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