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行业洞察 >正文

从东方甄选单飞,顿顿为何难续董宇辉式神话?

行业洞察
作者:Anlin原创 发布时间:2025-09-10

当顿顿在个人直播间对着数万在线观众讲解护肤品成分时,屏幕飘过的“还是东方甄选时期更精彩” 的弹幕,不仅道出了这位前头部主播的单飞困境,更揭开了直播电商行业深层变革的序幕。2025年6月合约到期离职后,这位曾将“美丽生活”垂类账号做到400万粉丝的知识型主播,带着 230万粉丝开启创业之路,首秀虽斩获1250万元GMV的亮眼成绩,却陷入“热度滑坡”、”团队臃肿”的争议漩涡。

与此同时,失去董宇辉和顿顿两位核心主播的东方甄选,正经历着成立以来最剧烈的业绩震荡与战略转型。这两组平行叙事共同构成了直播电商行业从“人格化驱动”向“系统化运营”转型的典型样本,折射出知识带货赛道深层的生态重构逻辑。

-01-

光环褪去

个体突围与机构震荡的双向困境

顿顿单飞首秀的数据曾一度制造“成功突围”的假象。8月23日至24日的两天直播中,总观看人次超500万,某国货修护精华单品销售额突破180万元,280元的客单价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这种开局热度很快显露出泡沫特质——与董宇辉2024年1月“与辉同行” 首秀 1.5亿元的GMV相比,顿顿的成绩仅为其 8%,且首场直播后他便坦言“特别难过,没达到预期”。

 

这种落差源于平台光环与个体能力的错配。在东方甄选体系内,顿顿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支持、流量分发倾斜和品牌背书,其“诗经小王子”的人设能通过平台放大效应触达更广泛受众。

数据显示,顿顿在东方甄选时期的热度贡献率高达100%-200%,仅次于董宇辉的 300%。但独立运营后,这些支撑体系骤然消失:供应链方面,单飞主播难以获得同等议价权,首秀中高端美妆产品的溢价空间被压缩;流量获取上,失去机构与平台的合作资源后,顿顿需独自承担高昂的推广成本;品牌信任度方面,脱离东方甄选的教育基因背书,其知识讲解的权威性也受到潜在质疑。某美妆品牌总监的评价颇具代表性:“在东方甄选时,顿顿的护肤知识讲解自带信任感,独立后这种信任需要重新建立。”

团队扩张的冒进加剧了运营困境。为快速铺开局面,顿顿在广州组建起70人团队,配备300平米工作室,这种“重资产”模式与其中等体量的销售额形成尖锐矛盾。直播电商的行业规律显示,GMV与团队规模存在动态平衡阈值,通常月销 100万量级的成熟期团队配置仅需6人以上,而月GMV稳定在5000万元以上才需50人以上团队支撑。顿顿目前的营收规模难以覆盖人力成本,导致“销售额养不起团队”的质疑声浪,这种运营压力反过来影响内容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东方甄选正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业绩滑坡。2025财年(2024年6月至 2025年5月)财报显示,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营收从上年的65亿元骤降至43.9亿元,降幅达 32.7%;对应GMV从143亿元缩水至87亿元,同比下降39.2%。董宇辉2024年7月离职当天,东方甄选股价单日暴跌23%,市值蒸发近30亿港元,而2025财年业绩披露后,股价再度连续两日大跌,累计跌幅超过23%,市值跌破300亿港元。这种市场反应印证了投资者对“后董宇辉时代”东方甄选盈利能力的深度担忧。

更为棘手的是主播梯队的断层危机。顿顿的离开使本已薄弱的主播矩阵雪上加霜,目前东方甄选主力主播的粉丝量均停留在百万级,远不及董宇辉2000万+的量级。财报数据显示,尽管公司尝试打造“去头部化”的主播团队,但中腰部主播的流量号召力明显不足,导致用户流失严重。

-02-

模式重构

从“信人”到“信货”的艰难转身

顿顿的核心困境在于未能建立超越平台标签的差异化定位。在东方甄选时期,他的内容特色被清晰框定在“美妆护肤+ 文学美学”的交叉领域,既能用英语绕口令讲解成分功效,又能引用诗词提升产品调性,这种精准卡位使其成为垂类标杆。

但单飞后,其内容体系出现明显摇摆:首秀延续美妆赛道却难敌专业美妆主播的性价比优势,尝试文旅直播又缺乏董宇辉式的文化深度,公益助农内容则与自身人设关联薄弱,最终陷入“样样涉足却样样不精”的定位模糊期。知识变现的场景依赖症进一步制约发展。顿顿的知识输出在东方甄选教育场景中显得自然协调,但独立后脱离这种语境,其文学引用时常显得生硬。有观众反馈:“在东方甄选买护肤品听诗词讲解很享受,现在单独看顿顿念诗卖化妆品,感觉有点割裂。”这种违和感源于知识带货的本质规律——文化内容必须与产品形成有机价值关联,而非简单叠加。董宇辉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农产品与人文叙事深度融合,构建“生活哲学— 产品价值”的完整逻辑链,而顿顿尚未找到美妆产品与文学美学的稳定连接点。

品类选择的战略失误放大了定位缺陷。顿顿延续美妆护肤为主的选品策略,却面临双重竞争挤压:向上看,李佳琦等专业美妆主播把持头部流量,其供应链优势和专业度难以撼动;向下看,平价美妆直播间凭借价格战抢占大众市场。更关键的是,美妆品类与知识带货的适配性本就弱于农产品、图书等品类,用户决策更多依赖成分功效而非文化附加值,这使得顿顿的核心优势难以发挥。对比董宇辉聚焦农产品和图书的选品策略,顿顿的品类选择未能充分释放其知识型主播的差异化价值。面对核心主播流失的危机,东方甄选选择押注自营产品战略,试图完成从“依赖人”到“依赖货”的转型。

2025财年,公司自营产品GMV达38.1亿元,占总GMV的43.8%,较上年显著提升;自营产品数量从488款扩充至732款,覆盖生鲜、零食、营养保健、宠物食品、服饰等多个品类。这种转型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公司综合毛利率从25.9%提升至32%,并实现620万元净利润,较上半年的9650万元净亏损实现扭亏为盈。转型阵痛体现在多个维度:一是供应链建设的高额投入,首个自营产品冷链仓“华中一号仓”的运营增加了固定成本;二是品类扩张带来的管理复杂度,732款自营产品对品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三是流量获取方式的转型困境,失去董宇辉、顿顿等主播的内容引流后,公司不得不加大营销投入,导致销售费用率上升。俞敏洪在财报会议上坦言:“新东方背后拥有上千万的家长和学生群体,但目前只有10%-20%了解东方甄选的自营产品”,这一数据暴露出品牌认知转换的巨大挑战。

- 03 -

生态博弈

直播电商的权力重构与价值再平衡

顿顿的挣扎本质上是直播行业权力转移期的适应性阵痛。当行业从“机构主导” 转向“个体崛起”,成功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社部2024年将“网络主播”认定为新职业,中央网信办启动“优质主播培育工程”,抖音等平台推出主播扶持计划,这些政策信号表明个体主播的发展环境正在优化,但也对其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顿顿的案例证明,单纯复制平台内的成功经验远远不够,必须建立适配个体运营的新能力体系。

东方甄选的转型则反映了直播电商从“内容驱动”向“零售本质”的回归。俞敏洪将“基于外部平台建立的热闹商业模式”定义为“具有很强的脆弱性”,这一反思直指直播电商的核心矛盾——依赖超级主播带来的流量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和成本压力。

东方甄选的转型则需要在“货”与“人”之间找到新平衡。过于激进的“去人格化”可能失去知识带货的核心优势,而完全依赖主播又重蹈覆辙。可行的路径包括:建立主播培养孵化体系,将董宇辉、顿顿的成功经验系统化复制;构建“产品+内容” 双驱动模式,让自营产品承载更多文化价值;完善会员体系,将主播个人信任转化为品牌信任。

IP人格的去平台化重塑是长期课题。顿顿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摆脱“前东方甄选主播”的标签束缚,建立独立人格认知。正如顿顿在回应“女性化”争议时展现的价值观输出能力,这种人格化表达恰恰是独立IP最珍贵的资产。

直播电商的深层变革正在颠覆传统成功逻辑。顿顿的困境和东方甄选的转型阵痛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当平台霸权松动、内容价值重构、生态关系再造时,每个参与者都需重新校准坐标。对顿顿而言,当前的“发展不好” 或许是破茧成蝶的必经阶段,关键在于能否将知识优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对东方甄选来说,自营战略的成效仍需时间检验,但从“信人”到“信货”的转型方向符合零售业的本质规律。

直播3.0时代的终极竞争,终将回归到“人、货、场”最本质的价值创造能力。顿顿与东方甄选的故事共同证明:在知识带货的赛道上,没有永远的流量神话,只有不断进化的生存智慧。

无论是个体主播还是机构平台,唯有在商业逻辑与人文价值间找到动态平衡,在专业化与差异化中建立核心壁垒,才能在这场生态重构的浪潮中赢得长久生机。

  • 阅读(3067)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