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教培行业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IP,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俞敏洪、张雪峰、肖秀荣。
虽然前段时间张雪峰的多个社媒平台被禁止关注,站在风口浪尖上,但也不得不承认,他打造出了一个非常知名的教培人IP——
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4个平台粉丝超过4000万,变现能力更是强悍。
根据新抖平台的数据显示,光是每月的直播打赏都有超三百万,品牌广告报价也高达每条十万元。课程价格更是夸张,11999元的梦想卡、17999元的圆梦卡,就算最便宜的套餐也得8999元。
不仅是张雪峰这样的“顶流”,在学科教育、艺术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等其他领域,也出现了不少头部IP。
@胖超说艺考,抖音粉丝2201万,已经是艺术类培训标杆账号;
@英语雪梨老师,抖音粉丝1672万,商品橱窗里她的自然拼读课程已经售出9.7万份;
@汪勋老师,小红书粉丝21.5万,语文领域现象级IP,售价2980元的精英语文通关课已经卖出了4172万销售额;
@桂先家庭教育,小红书粉丝130.6万,单月变现700w......
绝大部分IP,都有专门的运营团队。教培机构正在MCN化,已然是当下的行业大趋势。
教培赛道上正涌现一批IP操盘手,批量制造“张雪峰”,想要复制他的成功——通过打造名师IP,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上引流、变现。
据媒体报道,有一位专攻考研赛道的IP操盘手,专门组建了一个运营团队,经常和考研教师共创IP。有位合作教师仅用20多天就营收近百万,还有人一个月净赚数十万元,有的团队一年营收甚至能达到千万级别!
这对于教培机构来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型商业模式吗?
-01-
打造名师IP
他们这样抓住流量密码
过去,教培机构在平台上获客的方式是,靠投放广告获取线索,然后靠线索销售转化。
但打造教师IP,主要靠的是内容营销。这一模式的好处是,能用更低的成本来撬动流量和转化。
对于IP起盘,业内早已有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方法论——先树立人设,再输出内容涨粉,最后靠课程或服务变现。
结合IP操盘手的分享,以及对几位头部IP账号的观察,能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
1)树立教师人设:要专业,但更重要的是特色
老师不光要有足够扎实的教学功底,同时还要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毕竟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单纯的教学能力已经不足以脱颖而出了。家长和学生选择的不仅是一个教师,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教育品牌”。
因此要在众多教师中突出独特价值,让粉丝更容易记住并产生信任。
这个价值,可以是专注某个细分领域,有独有的教学特色。
比方说,不要只说自己是“英语老师”、“数学老师”,而是专攻英语语法弱项的提分教练,是用美剧教职场英语的跨文化导师,能用游戏化思维轻松搞定奥数的专家。
也可以是分享新颖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博主@侃木头,给自己的人设标签就是“现实、真实、大实话”,频出金句“会玩游戏的父母,才教得好孩子”、“为什么牺牲式父母,家多出白眼狼”,让人印象深刻,在小红书涨粉46.9万。
又或者是有别样的人格魅力。
比方说小红书有21.5万粉丝的@汪勋老师,聚焦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虽然是教龄十年以上的老师,但摒弃了传统“专家”形象,一直以“汪舅舅”自称,亲民的人设拉近了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亲和力满满。
总而言之,名师IP的第一步,就是先打造一个记忆点。
2)内容输出:优质内容也能“套公式”生产
内容是打造IP的关键,在人设的基础上输出有价值的内容,让老师的专业和特色被看见。
在账号的内容输出上,IP运营操盘手们也有一套方法。
根据观察,基本能总结出这样一个爆款选题公式——受众面广+借势+实用价值+情绪价值。
首先内容会覆盖广泛人群,避免过于冷门。“借势”指的就是结合热点话题或者名人效应,提升流量。
比方说,考研赛道的账号,就经常会借助领域内“大佬”(如政治领域肖秀荣老师)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内容背书。如果账号发布的笔记或视频与肖秀荣相关,就更容易成为爆文。
实用价值,指的是内容需要对用户有实际帮助,比如分享学习干货、考试技巧、教育心得等等。
情绪价值也相当重要。像@侃木头分享的家庭教育观念,通常是带有些反常识的,能瞬间激起用户的好奇心,引起情感共鸣。
还有@胖超说艺考,就通过情景喜剧的方式,展示幽默的教学风格,抓人眼球。
总之,优质内容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都能被复制。很多被验证过的爆款内容模板,放到同一个领域的另一个账号,也一样适用。
3)账号变现:低客单课程“跑量”,也能20天卖出100万
变现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专业的IP运营操盘手,在一开始树立账号人设的时候,就已经思考能否变现、如何变现。
一般来说,团队们会规定一个目标,要求运营一两个月后就得有稳定收入。
目前教培类IP,最主流的变现方式还是售卖课程或服务。大部分会构建一条“引流-成交-复购” 的转化路径。先用9块9的试听课程引流,再引导购买正价系统课。
除非是做成粉丝群体庞大、粉丝粘性非常高的头部账号,(比如语文领域现象级IP@汪勋老师,会有大量粉丝愿意为他售价高达3000元的课程买单),对于刚起步的中小IP,还是建议,先从客单价较低的课程入手。
像考研赛道的IP操盘手,他们的方法是,根据老师擅长的内容研发出特色课程,售价普遍只在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之间。
因为价格便宜,用户消费决策门槛低,反而很容易靠“口碑裂变”。
比如他们旗下有个教师IP,虽然课程定价不到100元,但成功跑出了量,仅仅20多天就卖出了一万多单,销售额也能达到可观的100万元。
-02-
做教师IP,对教培机构
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吗?
为机构里的教师们打造IP,确实是一条可探索的商业路径。不过,教培机构也要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就是注意平台的运营合规问题。在小红书对教育类账号的监管持续收紧:教师必须要完成相应认证,严禁使用虚假人设和案例,承诺“保过”、“速成”却没依据,都属于不正当营销。
涉及违规行为,轻则限流、禁言,重则直接封锁账号。
其次,教培机构可能要承担额外的人力成本。很多教师确实擅长讲解学科知识,但缺乏运营经验和内容包装能力,对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不同内容平台的流量机制和特性也不了解。
像抖音侧重娱乐化表达,更适合采用 “剧情 + 知识点”的内容模式(如师生趣味互动);而小红书更强调实用性和视觉美感,更适合发布 “学习笔记模板”“提分经验贴”等干货。那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平台,做不同的内容调整。
从前期的确定选题、撰写文案,到后续的拍摄、剪辑、投放,再到课程转化、售后等等,其实都需要专业的运营人员来把控。
不少教培机构,都会专门招聘自媒体运营专员,这便是一笔人力支出。然而中小机构可能面临 “流量投入高、变现周期长” 的资金压力,后续能否从教师IP账号中回本,还未可知。
除此之外,教师个人和机构品牌之间也存在着博弈。
教师IP对教师本人的依赖性极强,如果教师离职,那必然会陷入IP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账号的流量也会大打折扣。
像此前东方甄选失去董宇辉这个核心主播,直播间就经历了剧烈的业绩动荡和战略转型。
成功的教师 IP不仅是流量入口,更是机构的 “信任资产” 和 “品牌符号”。如何在长期运营中,平衡好商业价值与教育本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机构们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