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正文

猿力科技副总裁程群:如何抓住AI教育的时代机遇,打造有生命力的AI教育产品

作者:原创 发布时间:2025-10-28

2025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关村街道党工委指导,由校长邦主办,由北京民办教育协会、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中关村地区教育创新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校长邦T教育创新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

猿力科技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程群出席并发表了以《AI教育产品的时代大机遇与落地小切口》为主题的分享。

 

程群先生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案例引出“抓时代机遇、做创新小切口” 的观点,再从政策、技术、市场三方面分析AI教育的时代机遇,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说明 “小切口、真融合” 的落地路径。

 

以下是程群先生的分享实录,经编辑整理: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从业者的机遇在哪里,以及如何抓住机遇。接下来,我将结合日常的一些工作实践体会,来交流汇报。

 

相关文件提到人工智能时,第一句常是“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及蒸汽革命,多数人会想到瓦特,认为是他叩开了工业时代的大门,课本中也有他观察开水壶盖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但事实上,蒸汽机是由纽科门发明,并早早地就应用于煤矿行业,瓦特只是对其进行了改良。瓦特能被铭记,甚至成为电力计量单位“瓦特” 的命名来源,关键在于做对了两件事:一是抓住了时代大机遇,二是找准了创新小切口。

 

当时的时代机遇,在于英国对专利的强力保护——瓦特改良蒸汽机后,英国专门出台法律延长其专利保护期,这也吸引了投资人博尔特;同时,英国航海开拓、殖民地扩张及圈地运动带来大量劳动力,亟需提升生产效率的机械,以满足原材料加工和海外贸易需求。

 

而瓦特的创新小切口体现在两处改良:一是分离冷凝气,大幅提升燃煤效率,使蒸汽机从煤矿抽水场景扩展到更多领域;二是增加回转装置,将上下运动的动力转化为可旋转动力,推动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纺纱机、汽车、轮船等场景。

 

正是凭借“抓大机遇、做小切口”,瓦特取得了成功。而对教育从业者而言,AI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时代大机遇,主要体现在政策、技术、市场三个方面。

 

-01-

AI教育的三大时代机遇

 

1)政策机遇

 

第一个就是政策机遇。国家的一系列政策,鼓励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自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如今,全球头部大模型公司中不乏华人面孔。美国智库调查显示,全球一半以上顶尖人工智能大模型人才都是华人,且多数在中国完成本科教育,这印证了我国基础与高等教育的实力。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实施人工智能 + 行动意见》等政策持续发力。人工智能对教育系统是 “金钥匙”,既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塑造教育的未来。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轮政策传导与落地速度极快。中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后,教育部及各省份迅速出台相关文件与具体落地举措。

 

2)技术机遇

 

另外是技术发展,为AI教育产品大规模落地提供了可能。

 

一是技术迭代加速。大模型每3-5个月就有一次大的迭代,基础理论也在不断更新。二是算力成本大幅降低。以Token计数的大模型成本下降超90%,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3)市场机遇

 

第三个是市场机遇。我国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已有比较好的基础,为AI规模化应用铺好了路。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底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99.9%的学校带宽超100兆,3/4的学校有无线互联网,99.5%的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从北京学校到偏远山区小学,教室均有互动大屏和网络,硬件差距显著缩小。

 

此外,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学生群体(2.86亿),且人工智能终身学习理念逐步普及,14亿人口的市场蕴含巨大潜力

 

-02-

抓住机遇的实践路径:

打造有生命力的AI教育产品

 

面对三大机遇,如何抓住?我们的实践体会是:打造有生命力的AI教育产品,核心在于 “小切口” 与 “真融合”。

 

“小切口” 即找准细分领域,切入越深,产品生命力越强;“真融合” 即让技术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场景,解决真问题,让老师愿意主动用。

 

《关于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意见》提出,要推动教育从 “知识传授为主” 向 “能力提升为主” 转变。

 

这一转变如何通过AI 产品实现?我们有两个具体实践案例。

 

1)“智能双师模式”:解决乡村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来看一个例子,内蒙古通辽市乡村小学的一个小学生,因父母长期务工、长期住校,面临心理压力却缺乏专业疏导。

 

针对乡村学校缺乏专业心理教师的问题,我们打造了“智能双师模式”:线上教师依托 AI 技术讲解专业知识(如心理健康课),线下教师负责课堂组织、互动与讨论。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在动手过程中学,这一模式让每一个老师都能上好高质量的心理健康课,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目前,智能双师模式已拓展至科学教育、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领域,北京市中小学生高质量规模化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正是基于此模式开展。

 

2)AI 作业产品:以高质量数据驱动精准教学

 

实现“真融合” 的关键在于数据 ——高质量数据比大规模数据更重要(如DeepSeek的实践所示)。

 

教育场景中,作业场景的数据符合高质量标准,原因有三:一是作业是老师、学生、家长常态化场景,产生的数据真实;二是数据噪音低,AI和大模型能准确识别行为背后的意涵;三是作业的规模化使用可反映区域、学校、班级和个人学情。

 

基于作业场景的高质量数据,我们开发了AI作业产品:通过扫描仪采集学生手写作业数据,经大模型精准分析,为每个学生生成专属知识图谱,明确其学习路径,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

 

例如,今年暑期朝阳区数万名学生都有了个性化暑期作业,精准匹配每一位学生本学期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厚度大幅缩减,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探索时间。目前,该产品已在北京多个区域规模化应用。

 

-03-

时代启示:以新思维拥抱新机遇

 

最后,分享一个真实故事:1894年《泰晤士报》召集专家讨论 “50年后伦敦最大危机”,结论是 “马粪危机”——当时伦敦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专家测算50年后路面上马粪将达2.7米厚。

 

但后来“马粪危机” 并未出现,因为汽车的出现替代了马车,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进入AI时代,不能用 “马车时代的思维”思考新机遇,而应顺势而为。

 

正如孟子所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希望大家抓住AI教育的时代大机遇,在新时代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 阅读(3045)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