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教育热点 >正文

2025第三届体育运动与健康学术会议“运动在孤独症儿童康复领域的积极作用”分论坛在京顺利召开

教育热点
作者:Anlin转载 发布时间:2025-10-28

2025年10月25日到10月26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首都体育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2025)体育运动与健康学术会议在北京锦江富园大酒店顺利召开。会议以“体质提升,健康体重”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和国家多部委联合开展的“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重要举措。会议吸引来自全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学者等600余名代表参加学术交流。

与会嘉宾

会议开幕式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程振华主持,当天主旨报告分别由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张霞,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陈作松、左伟主持。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滨致欢迎辞,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视频致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耀天、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隆胜军、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孙阳、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李斌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滨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向中华预防医学会对首都体育学院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体医融合是时代需求、人民期盼,此次学术会议为体育与医学的深度融合搭建了重要对话平台。推动了体育与医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先生在致辞中指出,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每3位成人中有1人、每5位青少年中有4人活动量不足,若不采取行动,2020至2030年间全球卫生系统因缺乏体育活动造成的损失预计将达3000亿美元。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政府多年来致力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打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体医融合运动处方”“十分钟健身圈”等行之有效的中国式解决方案,世界卫生组织将持续支持这一进程,携手共建活力蓬勃健康的中国体育卫生支持体系。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张耀天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体育教育工作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首都体育学院精心打造的体育运动与健康这一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推动体育、医学、教育、产业等领域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取得了很好效果。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隆胜军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体医融合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脚点。今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运动促进健康支撑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国家疾控局孙阳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今天的会议是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决策部署具体行动。体医融合是通往健康的金赛道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李斌最后讲话,他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运动与健康工作,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预防慢病,良好的健康水平又能促进体育锻炼的开展,这种良性互动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逻辑,是体医融合的基础。

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以“运动、体育、健身、医学、卫生、健康”为题、樊代明院士以“整合医学与体医融合”为题作主旨报告,宏观论证了体医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牛津大学教授帕维尔·斯威塔赫(Pawel Swietach)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郭建军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张建所长、日本瑜伽疗法学会木村慧心(Kimura Keishin)教授、黑山大学斯泰沃·波波维奇(Stevo Popovic)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郑华光教授、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于长隆教授、上海体育大学王琳教授、首都体育学院张岩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陈煜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张新涛主任医师等多位专家作主会场报告。

10月26日下午,第三届体育运动与健康学术会议的重要分论坛——“运动在孤独症儿童康复领域的积极作用”由北京心蓝天儿童成长中心承办,心蓝天创始人张铁中先生担任分论坛主席,心蓝天孤独症专项研究课题组组长黄开福老师主持会议。

聚焦社会关切,应对严峻挑战

论坛聚焦于当前孤独症领域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权威数据显示,中国所有年龄段的孤独症人士总数可能超过1000万,其中14岁以下儿童约有500万,且人数正在逐年攀升。由于许多孤独症儿童未能接受专业、系统的训练,其致残率极高。目前,国内外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达成共识,针对孤独症儿童存在的社交障碍和行为问题,相关的干预策略和成效更是不尽人意,致使众多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面临严峻挑战。

此次论坛的召开,旨在汇聚国内外行业力量,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孤独症儿童干预事业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路径,以期进一步推动孤独症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分论坛汇聚了该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与实践者。出席嘉宾包括:

● 郭建军: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教授、博导,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 王书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委员、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研中心专家委员

● 张竞寒:美国关爱自闭症儿童基金会主席

● 张俊良: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身健康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此外,还有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及50余名参会者共同参与了此次学术交流。分享前沿洞察,深化实践交流

论坛期间,各位讲者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分享:

● 郭建军教授详细解读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强体医融合与非医疗健康干预的内容,强调了其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与康复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运动是营养”这一贯穿生命全过程的重要理念。

郭教授指出:“身心健康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在医学研究基础上重视社会实践的综合性议题。长期以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被视为难以根治,孤独症也被认为是世界性难题。然而,随着体医融合理念的深入与实践推进,科学系统的体育运动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在心蓝天,我亲眼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成功案例。”

郭教授长期致力于体医融合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专注于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群的科学锻炼与营养指导,积极推动体医融合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近期,郭教授多次莅临心蓝天进行考察指导,并对机构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表示震撼。

他对北京心蓝天在科学运动干预孤独症领域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进一步肯定了其所主导研发的体育运动课程体系的科学意义与价值。郭教授鼓励心蓝天继续完善体系化建设,推动建立行业标准,为孤独症干预事业贡献更多有益实践,服务中国大局,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 心蓝天创始人张铁中先生围绕“孤独症儿童形成原因的大数据析”、“心蓝天上百名确诊孤独症儿童康复成功案例”及“心蓝天独创的靶向运动训练课程体系”三大核心内容展开了详细分享。

 王书荃教授系统解读了“孤独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国内主流康复训练方式及其优劣势。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身健康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俊良先生,发表了题为“如何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有效帮助特困孤独症家庭分担压力”的演讲。

美国关爱自闭症儿童基金会主席张竞寒主席对比分析了“孤独症谱系障碍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并重点解读了国际通用的ABA行为干预训练法与心蓝天训练课程的区别。

 最后,心蓝天孤独症专项研究课题组黄开福老师聚焦阐述了“心蓝天运动课程体系如何在解决孤独症儿童核心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解析了“运动在早期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此次大会的顺利召开,有效深化了各界对体育运动在孤独症儿童干预领域积极作用的认知。

关于承办方:心蓝天儿童成长中心

心蓝天由中国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张铁中创办于2014年,作为一家集科学研究、课程研发、教育训练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为一体的专业科研机构,已经服务来自全国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韩国、西班牙、德国等全球17个国家5000多组特殊儿童及家庭,整理出150多份完整的毕业案例,取得了国内外家长的一致好评。

心蓝天在张铁中先生的带领下,始终致力于孤独症的科学研究以及课程的创新发展。十余年来,张铁中先生始终深耕孤独症领域跨学科多领域的科学研究,以科学健康的体育运动为总抓手,促进儿童大脑健康的生长发育、分化和成熟,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其工作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的国家战略高度吻合,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健康发展战略。

在实践中,张铁中先生深刻认识到“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主张用生活来教育,专注于儿童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为社会向前向上而服务。心蓝天的价值观是“用文化影响行为,推动社会进步,构建生命健康”。张教练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生命,不放弃,不抛弃。心蓝天的使命是:挽救1000万孤独症儿童及家庭。

  • 阅读(3108)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