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关村街道党工委指导,由校长邦主办,由北京民办教育协会、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中关村地区教育创新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校长邦T教育创新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

网易有道副总裁、高中教育研究院院长蒋叶光先生出席并发表了以《AI赋能,教育向“智”而行》为主题的分享。

蒋叶光先生先阐述了为何网易有道领世选择【AI+升学规划】为核心落地场景,并重点介绍了运作流程。
以下是蒋叶光先生的分享实录,经编辑整理:
今天,我将分享网易有道领世(负责网易有道中学业务)在AI+教育领域的实践,核心聚焦于【AI+升学规划】这一落地场景。
-01-
为何选择“AI+规划”作为核心落地场景?
之所以我们优先选择“AI+规划”,核心源于我们从C端用户中发现,家长与学生对AI有“天然不信任感”——当前AI技术尚未完全消除容错率,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求是“100%准确”。
对家长而言,95%、甚至99%的准确率没有意义,一次错误可能导致作业出错、考试丢分,而孩子是家长的“全部世界”,无法接受任何试错。
因此,我们转变了思路:不直接让AI服务C端,而是将AI打造成提升教育从业者专业度的工具——就像笔记本电脑最初服务于专业从业者一样,先解决“从业者专业度跟不上家长需求”的行业痛点。
在C端服务中,我们发现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互联网让家长、学生对教育信息的认知越来越专业。
比如在升学规划场景中,家长经常追问“强基计划与综评的区别”、“物理选课如何匹配理工类专业”等等专业问题,但新手规划师难以快速掌握海量招考数据、政策规则,往往需要1年以上的培养才能满足家长需求。
在升学规划中,关键在于做好“道”和“术”两方面。所谓“道”,就是需要大量的参考数据;“术”则是根据孩子的个性化情况做具体分析。

而AI恰好能高效处理 “数据整理、规则解析”等基础工作,帮助从业者快速提升专业度。这便是我们选择“AI+规划”的核心原因。
-02-
AI+升学规划:
让从业者快速变专业,家长更满意
以往做一次升学规划,规划师需要查询大量数据,面临很多个性化问题,比如“选择211还是985”、“选择什么地域或者专业”。

作为刚入行的规划师,哪怕就算查到了数据,也很难给到家长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因为它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案例积累。
我们打造的“AI升学规划师”,并不是要替代从业者,而是让“AI做基础工作,从业者做个性化解读”,大幅降低从业者门槛、缩短培养周期。
规划师先做信息搜集工作,与家长沟通,收集家庭需求、孩子情况,引导孩子完成专业测评,包括性格测评、意向就业等等。

然后AI基于测评数据、升学政策、招考数据(如地域、专业匹配度、保研优势等等),自动生成个性化规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给到风险提示,如调剂风险、教育部红牌专业等等,最终给到学生和家长们一个志愿填报清单。

规划师无需再发散回答问题,只需要基于AI生成的方案向家长解读细节,更聚焦于“个性化调整”,比如排除孩子不感兴趣的专业、家庭风险偏好等等。
这大大缩短了规划师的培养周期。让新手规划师从“花费1年时间才能让家长满意” ,到现在“3个月就能达标”。而且快速学习五六十个案例后,规划师自身的学习速度也在提升。
而且这还能覆盖全时段服务场景。
在深夜的非工作时段,由AI接替响应家长咨询,解决以往“规划师无法7×24 小时在线”的问题;工作时段AI则作为“后台参谋”,实时提供数据、政策支持,提升从业者专业应答能力。

-03-
AI+作业批改:
聚焦中学作文评分痛点
除升学规划外,我们还针对中学教育痛点,落地了“AI+作业批改”,核心解决了中学作文评分难的问题。
中学生作业中,作文是分值最高的主观题,但学校老师往往精力有限,难以给每篇作文精准打分、详细点评。
我们的AI,不是只对作文做简单改写,而是深度学习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标准和评分流程,来为作文打分。
最关键的就在于“定档”,比如高考作文分基础等级、发展等级,确定档位后再根据档位细化分数。只要定档准确,AI评分与学校老师评分的吻合度可高达98%。
目前该功能已服务了数十万人,解决了“学生练作文无精准反馈”、“老师批改效率低”的双重痛点,成为AI与教育业务流深度融合的典型场景。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