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关村街道党工委指导,校长邦主办,北京民办教育协会、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中关村地区教育创新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校长邦T教育创新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

好未来教育集团执行总裁位晨女士出席并发表了以《AI时代下的教育创新和组织发展》为主题的分享。

位晨女士以好未来的实践为例,从AI对教育生态的改变切入,介绍了好未来的企业技术积累与政策响应,重点阐述党建引领的具体做法及AI时代组织形态、领导力、员工赋能的探索。
以下是位晨女士的分享实录,经编辑整理:
大家上午好!考虑到大会以AI为基调,多数专家和企业都聚焦产品与技术创新,我最终决定分享好未来在AI产品之外的组织探索实践,以及在党建引领下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做法。
-01-
AI对教育生态的改变与企业实践
大家可能跟我有同样的感受,人工智能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潜在问题。
过去2年多,人工智能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教育生态。结合我们的实践,可以从三个典型场景感受这种改变:

1)实现因材施教,缓解教学压力
贵州毕节的吴晓凤老师曾面临 “学生分层需求难满足” 的困扰 ——同一个班级里,部分学生跟不上、部分学生 “吃不饱”,所以她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经历,备至少两套课应对。
但引入以人工智能为载体的学习机系统后,教学内容可分层推送,切实解决了教育领域 “因材施教” 的难题,让学生获得适配自身需求的学习内容。这也是我们公益行动的具象化体现。
2)升级学习体验,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人工智能使我们的学习体验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家庭学习场景中,AI助手会像老师一样耐心与学生互动,并且是以步骤级问答方式解答问题,形成 “师生互问” 的互动模式。
这种方式能助力学生提升独立思考能力,优化整体学习体验。
3)拉平资源差距,推动教育公平
我非常坚信,科技能提升教育资源的可及性。
过去两个多月,我们联合郑州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支教团队,开展“送给孩子们的一堂AI课” 公益项目。乡村孩子虽能接触到豆包等AI工具,但对“AI是什么”、“大模型如何助力成长”缺乏认知。
通过公益课,孩子们用大模型生成未来理想形象时,眼里那熠熠发光的眼神,让我们更加确信:AI能突破地域限制,让乡村与城市孩子接触到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综上,“AI+教育”能让AI脱离冰冷的代码,成为跨越山海、贴近个体需求、助力成长的新教育基建。
-02-
好未来的政策响应与技术积累
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明确了科技、教育、人才发展的战略方向,民办教育企业需主动呼应政策,才能把握正确发展方向。
从国家到教育部再到地方政府,均在推动AI与教育的融合赋能。其中企业的价值则在于场景创新、贴近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并落地工具化需求,例如助力教师备课、实现班级/年级/个体的学情分析等,做政策的 “积极响应者”,让工具更实用、接地气。
好未来自2003年成立起,便致力于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探索解决教育 “不可能三角”:

2003年启动题库建设,2009年推出ICS智能教学系统1.0,现已迭代至3.0,实现“四屏联动”(老师端、学生端、教室大屏、家长端),构建智能化教学体系;
2017年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为后续响应大模型技术奠定人才基础;
2019年,科技部宣布依托好未来建设智慧教育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相关积累成为教育大模型的重要输入;
2023年,教育垂类大模型 “九章大模型” 通过国家备案,是首批通过备案的教育大模型;
2025年7月,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 “师承万象”基础教育大模型,是首批北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之一,已在海淀、东城60多所学校试点。
好未来的核心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模型的科技硬核,二是组织能力支撑。我们强调 “全链路实践”,串联校内、家庭等场景,打通教、学、评、管数据及校内外数据,通过 “九章爱学” 等产品赋能教育培训机构与学校。
同时,“九章大模型” 采用开放模式,支持企业接入API能力,共同构建 “行业受益、持续进化” 的教育生态。

-03-
党建引领与组织支撑实践
1)党建引领:落实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
民办教育机构需以党建为引领,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其中党建引领是最重要的部分,有以下两个特色:
第一个,是组织融合,让党委融入治理决策。
好未来2014年5月成立党支部,2017年8月成立集团党委。早期党建按业务主体(教学点、区域)划分组织,后来调整为 “按业务划分”,实现 “支部建在连上”。
集团党委班子融入决策体系,党的领导融入治理体系,关键岗位由党员担任(比如我自己,作为集团党委书记,同时承担也集团的管理职能),这样就能确保做关键决策时,党委与管理层深度融合。
第二个,是思想引领,锚定育人方向,将党的思想融入育人全流程。
例如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融入爱国教育、科学教育等。同时,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AI时代加大人才、算力投入,实现与时代同频共振。此外,让党建与公益深度结合,开展多项公益行动。

2)AI时代的组织探索
AI正颠覆传统行业的组织形态、人才画像,好未来聚焦 “持续创新” 与 “终身成长”(这正和企业使命“爱与科技助力终身成长”、企业愿景 “成为持续创新的组织”相呼应),从组织形态、领导力、员工赋能三方面展开探索:
一方面,组织形态从 “全职员工为主” 转变到 “多形态合作网络”。

传统组织以全职员工为核心,按职能、地区、事业部划分;但在AI时代,组织将演变为 “多形态合作网络”,除全职员工外,还包含AI Agent(数字助手)、兼职人员、外包团队、专家顾问等。
例如,创业者可以先通过AI Agent尝试实现目标,再引入外援(专家、外包),最后扩大规模组建团队。
一方面,领导力从传统的“指令性” 转变到“赋能协同式”。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 “信息是重要资源”,传统领导者的判断力源于经验与全量信息。但AI时代,员工拥有 “外挂大脑”(AI Agent、数字员工),经验的影响力减弱,领导力需从 “指令性” 转向 “同伴式、赋能协同式”,这更要充分发挥领导者激发、唤醒和鼓舞团队的能力。
就像我们内部常探讨:我作为领导者,是否懂AI、会用AI、能运用AI来赋能团队?
此外,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还强调了一个领导者的关键技能——“带着同理心倾听”。这是AI可能不具备的人类技能,更应成为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另一方面,员工赋能,应聚焦 “提升AI使用能力”。与其担心AI导致员工能力退化,不如着力赋能员工用好AI。

这方面我们的尝试包括,开放全员可用的AI工具,将付费模型接入内部管理系统,让员工通过内部端口使用多种大模型,获得 “外脑支持”;推动全员学习AI知识,建立交流群,鼓励员工分享 “用AI解决工作问题” 的案例,以问题驱动学习。
-03-
结语
以热爱与初心,践行教育使命
在AI时代,好未来的使命是实现 “组织持续创新”与“伙伴终身成长”。除技术与知识学习外,“为热爱全力以赴”的价值观是根本——当科技与算力席卷行业时,热爱是保持能量的初心。
教育的本质是 “以心育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作为教育从业者,需敬畏职业责任,坚守育人初心。期待好未来与各位同行携手,为国家 “AI赋能教育”发展贡献力量,祝愿我国 “AI+教育” 在全球持续创新、发挥引领作用!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