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家长们的消费渠道和消费能力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从线下、朋友圈/微信下单,转向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美团等线上平台下单,并且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家长们的决策门槛也越来越高。
而小花盛开艺术教育2024年靠抖音渠道新增6252个客资,其中转化下单约2000个,为机构带来约800万营收,它是怎么做到的?
小花盛开艺术教育创始人李茉晗女士就在2025年10月22日由校长邦主办的2025中国素质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以《艺术教育如何打开新流量入口》为主题的分享。
李茉晗女士为我们分析了2025年教培环境变化和相应的经营策略调整,判断未来行业趋势和发展路径,再详细分享了该如何打造线上新流量入口,打造线上高性价比爆品。
以下是李茉晗女士的分享实录,经编辑整理:
大家好,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我们是小花盛开艺术教育,总部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目前有18家直营校区、300名员工、1万多名在读学生;全国还有4000家课程加盟校,正在使用我们的舞蹈标准化课程。
我们布局了三个差异化品牌:【小花盛开】主打中等艺术教育,【乐歌乐舞】聚焦社区店业态,【公主皇冠】定位高端艺术教育品牌。这三个品牌看似是竞争关系,实则均为我们自有,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这一点。
这种“自家品牌打擂台”的模式,能精准覆盖不同消费层级的家长需求,实际运营效果非常好。
先给大家分析下现在的教培行业环境。
做教培要盯三组关键数据:当地人口总量、人口净流入量、周边5公里当年幼儿园入园量。
以青岛黄岛区为例,我们区现有280万人口,且每年以5万的净流入量增长。2020-2022年当地新生儿数量稳定在1.2万-1.3万,2024年虽降至1万-1.1万,但整体仅浮动1000人左右,并非网传的“新生儿大幅减少”。
所以我常跟校区校长说,别动辄把“经营难”归咎于新生儿减少。但不同地区情况有差异,我去年关停、收缩了部分校区,核心原因就是这些校区周边幼儿园入园量持续下降——幼儿园是我们的生源前沿,入园量减少意味着2-3年后的新生会短缺,与其等待沉没成本累积,不如提前调整。
这几年家长的消费渠道彻底转变:从线下、朋友圈/微信下单,转向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美团等线上平台。
既然家长的消费习惯变了,我们就要跟着把线上“店铺”开起来。我们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都开通了店铺,但线上开店和线下逻辑一致,有完整的运营周期:从开业活动、日常运营到数据提升,缺一不可。
很多机构在抖音开了店就放任不管,却忽略了抖音后台会考核日常运营数据——每天是否“开门”(开直播、发短视频)、是否有经营动作,都直接影响平台对你的后续流量分配。
我们从2020年就开始运营这些线上店铺。除了大年三十,每天都坚持直播、拍短视频,从未间断。2023年抖音本地团购功能成熟后,我们立刻上线团购链接;在此之前,线上仅做品牌宣传,家长无法直接下单,2023 年后才形成“宣传 + 转化”的闭环。
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家长收入普遍下降,裁员、降薪现象频发,家长的付费习惯也随之改变。
从之前的一次性交年费,变成按学期缴费;续费从之前的“痛快付款”,变成“先交定金、后续补尾款”。
这就要求我们的产品必须更有性价比,而且家长的决策会更谨慎,需要多对比才下单。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打造“流量爆品 + 增润爆品”:
什么是流量爆品?
实打实让利给家长,不因为降价降低产品质量,反而保证课程品质,核心目的是最大化吸引新生“入坑”。
比如我们常规课程定价4000-6100元/年(48 课时,暑假单独计费),但入门启蒙课仅收980元/年,为每个启蒙班学生公益补贴2000元,前半年甚至前一年基本不赚钱,仅够覆盖老师课时费。
为什么要这么做?艺培行业的利润在长期,我们希望学员能在这里学三年、五年、八年。但家长给低龄孩子报艺术课,初期只是想培养兴趣、锻炼气质,并非冲着艺考去,所以初级阶段的“专业性”拉不开差距。
我们从2017年开始做980元的引流爆品,到2019年累计招了8000人,靠后续3-8年的续费实现利润,最终做到万人规模。
就像瑞幸的生椰拿铁是引流爆品,每个品牌都需要这样的入口产品——关键不是 “低价”,而是让家长看到课程的价值。
把宣传手册、课程视频、每节课的教案、上课流程清晰呈现给家长,让家长觉得“课程好、性价比高”,自然愿意报名。现在我们所有新生都从 980 元启蒙课入口,校区人数始终没下降。
现在90 后家长、90/00后员工都呈现一种“佛系”特征。
比方说90后家长,体验课后觉得孩子喜欢、校区环境不错,只会问“多少钱”,合适就报名,不合适就说“考虑一下”,不像80后家长会打听很多课程细节;
90/00后员工也是,不会想主动招生、加课、加班,传统的激励方式对他们完全无效。
因此我的管理思路是“代际适配”。一个人只能管理两代人,我是80后,能管理80后、90后,但管不了00后,所以核心是培养90后管理者,让他们去管理00后员工。
如果是70后、60后校长,想长期经营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人才迭代和企业升级。目前我们所有校区的校长都是90后,由他们管理90后、00后员工,我无需过多介入。
我判断下一个十年是经济下行阶段。
2019年起经济开始下行,疫情三年加剧了这一趋势,即便触底也会是平缓回升,至少还需要3-5年才可能好转,赚钱是间歇性的。
在2017-2019年的经济上行期,我们抓住机会拼命扩张。从1000名学生做到11000人,裂变校区、培养人才梯队、打磨标准化课程、增加流量入口,马不停蹄夯实基础。
到了经济下行期,核心策略就是“稳”——不再盲目扩张,而是修补此前扩张带来的问题,让机构运营更健康。
这个阶段行业会重新洗牌,两类机构能胜出:一类是流量入口打开、产品力强的机构;还有一类是轻资产运营的机构。而那些盲目扩张、线上流量没打开的头部机构,可能因为“船大难掉头”逐渐掉队。
我还探索了“共享教室”新模式。今年我收购了一家距离新校区一公里外、已经倒闭机构的校区,装修很完善,但房租特别贵,一年26万,而我原来800平旧校区房租也才14万。
为了分摊成本,我把两间教室(共80平)分别租给口才、声乐机构,一年能收10万房租;还约定了一个合作,我为他们引流,每转化1个学生就给我400-1000元提成。这样一来,既降低了我的房租成本,又多了纯利润,教室利用率也大幅提升。
竞争不一定是“零和博弈”,同行也能成为合作伙伴。未来房租、人力成本高的机构,一定要做轻资产运营:该换校区、缩面积、找共享教室就果断做,不要抱有“明年会好转”的侥幸,接下来几年行业只会更难。
接下来谈下企业的发展路径。
一点是,我觉得企业的发展速度要快于员工成长速度。
很多老员工干了5-6年就离职,校长总抱怨“培养完就走”,其实是企业发展速度慢于员工成长速度。优秀员工总要寻求发展,要么单干,要么成为合伙人。
因此必须做好合伙人机制,给员工规划未来。如果机构发展缓慢、运营不健康,员工必然会出现离职、消极怠工等问题。
还有一点是,要合理利用空间和时间。
我们会最大化利用教室资源。周一到周五开设成人、老人课程,周末正常上少儿课程。只要天气好,就组织户外试课,比如让口才课、美术课去博物馆,让舞蹈课去海边)。
户外试课成交率高达100%,一次邀约15-20个孩子,最终全都能转化,因为孩子在户外更愉悦,家长体感更好,还能顺带招到新生。
另外一点是,多维度增收,挖掘高价值家长,打造增润课程。
我们要求每个老师从带的100个孩子里,筛选20%-30%有消费能力的家长,做二次、三次、四次消费。
首先在产品设计上,主打小班课,课程要具备吸引力,且把展示形式、宣传内容等素材发给家长,让家长觉得 “值得报”;
其次激励机制上,把增润课纳入老师的绩效考核里,激励力度要大。比如美术小课定价2980元/10节,老师招到4个孩子,总营收1万多元,他能拿到约5000元分成,老师就会很有动力。
目前我们还在校区新增了线上英语课程,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下,如何增加线上流量入口。
我们的线上流量核心是抖音。2025年2月单月新增1175个孩子,2024年全年新增6252个客资/体验课学生,其中留资后转化下单的约2000个,直接拍体验课的约4400个)。
仅抖音转化的2000个学生,如果按4000元/人的学费计算,就能带来800万营收,所以这条渠道必须做深做透。
抖音教培的成交逻辑和餐饮、美业不同,反而和买车买房一致——家长不会看一个视频就下单,会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学费贵不贵、离家近不近、师资好不好、口碑怎么样。因此需要反复触达,就像买车要刷7遍广告才愿意试驾,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转化。
我们的抖音运营主要靠“三驾马车”:
①直播成交
在周末,校区会一边上课一边直播(部分老师上课、部分去商场做活动、部分直播)。因为周末是家长带孩子出门的黄金期,周一到周五多是爷爷奶奶接送孩子,见不到起到最终决策权的爸妈。
我们还利用抖音直播,做好了老生续费。这里分享一个“诀窍”——不放全额课程,只放30-300元代金券,因为平台扣点比较低。
我们一场直播续了800个老生,还顺带招了400个新生。家长在直播间下单的心理是“从众+无顾虑”。看到别人下单就跟着拍,而且知道 “不想续可秒退”,线下沟通时家长反而会明确拒绝,线上能大幅降低决策门槛。
②短视频成交
短视频要和直播形成配合——家长在直播间没下单,第二天刷到我们的短视频,想起直播内容就可能下单。我们要求每个老师每周拍3条短视频,每个月拍12条,少一条扣20元。一年发144条视频,总有5-10条能促成交易10-20单。
抖音要拍摄的短视频分三类,缺一不可:
一类是流量视频:拍孩子好玩、有趣的场景,给30-40岁宝妈打标签推送。不用拍很专业的上课内容,拍得太专业视频反而只会推送给同行;
一类是展示课程质量的视频:要展示课程品质、教学效果,让家长觉得“学校教得好”;
一类是团购视频:说清“链接价格、课时、课程内容、学校优势”,直接引导家长。
我们先通过流量视频和课程质量视频建立信任,最后靠团购视频完成转化。
③广告页推流成交
给未下单的家长打标签,通过广告页反复触达,直到家长下单。我们每周只要投流153元,能换回5251个体验课客资;全年投流3万多元,能换回15万体验课客资,转化2000人就能回本。
整个运营过程中,具体会分三步走:搭建-运营-成交。
首先是基础搭建。先上架团购店铺、规范短视频拍摄和直播流程、做好投流;
到了后期规划,要会拆解目标。比如明年计划通过抖音招500人,分解到每月需拍多少视频、直播多少次、推流多少;
最后到了进阶增长,从2023年月成交200-300单,到2024年300-400单,2025年600-1000+单,逐步进入更高流量池。
我们也会把视频同步到视频号和小红书。
视频号的核心是做【私域变现】,把校区视频视频发到班级群,家长点赞后,他的好友都能看到,实现私域裂变;
小红书的核心是做【本地种草】 ,家长搜“黄岛艺术机构”时能看到我们,后续刷抖音刷到会更有印象。
我们的策略是“一个视频多平台同步,文案做差异化调整”:内容不变,但会根据平台调性调整文字,最大化覆盖目标用户。
最后跟大家分享下我的合伙人机制。目前我的18家直营校区都实行合伙人机制。每个校区由一位校长加上两名骨干组成合伙人团队。他们在我的平台上创业,独立发放工资,我们按利润分红。
我的核心职责是做“最难的事”:组建新媒体部门提供流量、升级产品、开展员工培训;合伙人只需执行基础工作、分解目标。
这样我不用操心每个校区的细节,就像喜家德水饺的合伙人模式,能实现规模化运营。
合伙人机制的落地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做好基础搭建,包括流量、产品、流程体系;第二步,补齐员工能力短板,缺流量的补流量,缺培训的补培训;第三步,带员工实操一年,让他们熟悉整体运营逻辑;第四步,让员工独立运营,成为正式合伙人。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