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 > 行业洞察 >正文

“双减”下的教培机构运营者:坚持做下去,只要这个行业还存在

行业洞察
作者:转载 发布时间:2021-09-27

2021年乃至今后数年,“双减”毫无疑问将会是讨论最盛的教育话题之一。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教育减负改革中,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首当其冲,愈演愈烈的资本狂欢被及时画上休止符,各种扩张手段也被套上政策金箍。于是,在整改、裁撤、转型之下,不少人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然而,还有一些像姜黎(化名)一样的教培人仍坚守在这个行业中。

姜黎是一名已有七年从业经验的教培人,目前在北京一家中等规模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事校区运营工作。该机构主营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线下一对一学科类培训业务,在北京有20余家直营校区,另外在全国各市县以加盟形式开设分校。

在中国商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姜黎是少有的展现出更多乐观心态的教培人。她表示,按照国家政策规规矩矩去做,教培行业仍有可实现的价值。而目前工作最难啃的“骨头”在于,如何帮助心理落差较大的投资人重拾信心。

以下是姜黎的讲述:

“来真格的了”

其实从2018年开始,线下一对一的培训就不太好做了。一方面源于市场渐趋饱和,另一方面就是政策层面对教培机构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各项针对校外培训的管理制度频出,机构需要花更多精力去整改以做到合规,一些违规办学的机构也因此被裁撤掉了。

今年“双减”文件出台之后,我意识到此前的各项治理行动其实都是在为“双减”的实施做准备。从落实力度来看,“双减”系列政策无疑是最强的,如果说之前我们面对治理还存一些侥幸心理,那这次则真正意识到,必须要跟着政策走,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余地了。

业务肯定是不好做了,特别是我们这种主要培训群体是初中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受到的影响更大。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招生难度增加,一是从暑假开始很多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二是“双减”政策让不少家长持观望态度。特别是新开的校区,生源基础比较差,运营起来就更为吃力。

因此“双减”实施以来我们也关停了一部分直营校。校区运营的主要支出在房租和人员成本上,如果一个校区连续三个月都处于亏损状态,那就要开始考虑做一些开源或关闭的打算了。还有一些校区是因为手续不齐全,觉得通不过检查就主动关了。

“一切行动围绕合规”

“双减”政策雷厉风行,对于培训机构来说,需要做的就是遵守政策规定,一切行为要在合规的基础上展开。

我负责的业务是外地加盟校,目前的工作重点就是帮助这些校区分析当地落实“双减”文件的规定,比如在“备改审”“营改非”、培训材料管理、培训人员管理、资金监管、价格指导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然后按规定去细化整改合格达到验收标准。每个地方的政策执行进度不一致,各个校区本身的资源也不一样,因此都需要单独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

学科类的培训课只能放到周一至周五来做,有些校区就会在周六周日加一些素质课,比如编程课程,有些也加入了托管业务。

其实现在推进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妥善应对投资人的焦虑。“双减”政策出台之后,一些投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慌张、焦虑,担心做不下去或者被政策“一刀切”了。我们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帮投资人分析现实情况,并提供给他们可行的解决方案,避免去做任何投机取巧的事情,保证合规运营。总之就是要按照国家政策,规规矩矩地去做。

“坚持做下去”

从教培行业所发挥的社会价值来看,我对这个行业是有信心的。比如我们在一些教育欠发达的市县做加盟校,会将北京这种一线城市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带过去,让县城的孩子们在本地师资这一种途径之外,还能接触到更优质的资源,这些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也让我意识到教培行业仍有其可实现的价值。

特别是每次我们总部的工作人员到某些教育不发达的市县加盟校调研时,都能深刻体会到这些地方的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家长们特别愿意听北京来的老师给说一说自己孩子在学业上的问题,此前从来没有人跟他们这样分析过。

“双减”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不能做了,或者这个行业不能发展了,而是要规范其发展。因此我的心态是比较积极乐观的,坚持努力做下去,只要这个行业还存在,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有需求有价值的。

此外,就算退一步想,哪怕真的有一天我在教培行业做不下去了需要转行,适应两三个月之后,我相信自己掌握的经验和能力在其他行业的运营岗位也应该能够胜任。

 

校长邦搭建了K12转型交流群

欢迎广大教培校长们加入

在艰难时刻,与万千同行者一起

共商转型之道

↓  ↓  ↓  ↓

  • 阅读(4020)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校长邦教育界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