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行业洞察 >正文

整顿开启!“资金监管”将成此轮行业治理重点

行业洞察
作者:无限原创 发布时间:2021-03-15

编者按

在消费者对教培机构抱有不信任的心态的情况下,这或许是解决机构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方式之一。

01

整顿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

“两会”以来,和教育息息相关的校外培训行业成为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吸引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其中,教培行业的预付费模式所引出的资金监管问题,再次被提到台前。

其实对培训资金的监管,相关部门很早就有行动。2018、2019年,教育部都有相关政策规定“教育培训机构收费时段应与教学安排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

2020年4月,教育部网站更是提醒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通过拆分合同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经营,全国多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以升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但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现实中并非所有机构都按照政策执行。直到受疫情冲击,教培机构的现金流遭受了巨大的挑战,接连倒闭的教培机构,频频出现的“跑路”事件给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各地政府才越来越重视。

今年2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指出,培训机构“退费难”“捐款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2021年将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

近日,北京的一纸红头文件让陆续复课的线下教培机构再次陷入恐慌,而资金监管据说是此次停课排查的重点内容。

可以明确的意识到,此次“两会”后,针对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问题将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更多具体的措施有望一一落实,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02

培训资金监管已是大势所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出台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政策的地区已超10个省市。

天津市:

2021年2月,天津市教育部门拟新出台《天津市校外培训机构学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办法,校外培训机构应在天津市范围内选择1家银行,开立唯一的学费专用账户;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应缴入专用账户管理,校外培训机构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收取的学费资金应于3个工作日内归集至学费专用账户。其中,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制定学费使用和管理办法,承担保障其学费资金安全的主体责任。在监管中,办法规定了专用账户的最低余额标准和大额资金支出标准。开户银行就大额资金异动和最低余额不足的情形,向校外培训机构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书面报告。

福建省:

2021年1月,福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严防办学风险的通知》,对规范收费管理、加强资金风险防范和加强办学情况公开等方面作出了强调和要求。通知强调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及标准应当向社会公示。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2021年开始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实行监管。原批准的其他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系统也应于2021年5月份前全面完成。

浙江省:

2020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提到,探索建立“省级统筹、分级管理、部门联动”的校外培训机构资金风险预警协同机制, 开户银行将向省教育厅推送培训资金监管账户余额、交易流水(不含交易对手信息)等内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将实行风险分级预警,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为黄色和红色风险预警。培训资金监管账户余额低于预设值或异动金额高于预设值时,触发预警规则。

四川省:

2020年9月,四川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防范化解校外培训机构办学风险的通知》,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校外培训机构要自主选择银行开设专用账户,用于存放专用账户最低余额和学杂费收取等。专用账户相关信息必须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与管理平台进行对接,确保管理平台能及时掌握机构办学信息、专用账户最低余额、大额资金异常流动等情况,及时发布风险预警。

……

政策先行下,各相关区域也逐步落实监管试点。

2020年9月,上海市普陀区首批4家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监管试点机构挂牌成立。

2021年1月,青岛市北区率先试点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资金监管,共有16家示范单位签约纳入监管平台。

202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向社会公开发布首批“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校外培训机构注册名单”,共计51家校外培训机构纳入预付费监管平台。

2021年3月,温州市工行文成支行与文成教育主管部门“达成合作”,开展智慧教培监管云平台试点。 

据校长邦新媒体中心了解,其他地区的监管试点正在陆续推出。

03

正规军“摩拳擦掌”,地方军“虎视眈眈”

在强大的需求刺激下,各大金融机构争相参与到校外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中,据悉,已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蚂蚁金服等与教育部门合作,设立专门的资金监管平台。

其中,工行是早期入局者之一,其“教培云”平台已在全国30个省、75个地市、300余家教育部门投入使用。据报道,工行的“教培云”平台分设教育部门监管端、教培机构服务端、学生家长服务端三大模块。通过全量监管、滚动拨付、高效方案三大部分,将培训资金全额纳入监管,以三个月为周期滚动出账。

此外,工行还计划从资金监管切入到教培业务层面,在教培机构服务端为教培机构提供课程管理发布平台,涵盖课程发布、线上收缴、财务对账、优惠管理等服务。

招商银行推出的“校外培训资金监管平台”,教育部门可通过G端门户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并规范培训行为、管理培训学费。平台将学费每三个月滚动拨付,对培训机构账户持续监控。

培训机构可通过平台注册备案,获得教委认可并公示;在B端享受课程发布、学生管理和收费管理等各类服务;支持微信、支付宝及银联等多种渠道收费,不强制开户。学生家长可通过C端进行学校和课程信息查询、查看评价、报名缴费等。

除了银行,保险机构也早有试水。在2019年12月,宁波市教育局和宁波银保监局就共同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推出了新险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保障+服务”的风险防控综合保险。据悉,这种用保险手段托底,防范安全风险和“跑路”风险的举措,在当时还是首创。

去年,支付宝联合校宝在线发布的一款针对教育行业收费的解决方案“学费码”更是让行业为之一怔。当时就有业内人士称,其对教育行业带来的冲击将远大于电商行业,因为它直接破坏了教育行业的预付费模式,取消了教育机构的递延收入。

其实现在市面上除了有“正规军”在布局此块业务外,还吸引了众多民间企业瞄准这块“大蛋糕”。

比如一家成立于2020年7月,名为青岛诚学信付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就开发了一个诚学信付教育金融科技平台,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培机构解决预付费难题”。值得注意的是,据企查查显示该企业的母公司,四川鸿学金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才在2019年6月成立。

据其官网介绍,诚学信付是一个大数据、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设的金融科技平台,专注于为教育消费者及教育提供者服务。

另外,该平台称,让教育机构可以实现自己为用户提供分期支付学费服务,享受金融资本的利润,帮助教育机构实现商业模式创新。除此之外,教育消费者在此平台参加学习的学员,不需要一次性预交学费,也不需要办理贷款,而是凭个人的诚信在享受学习服务过程中或之后再分期向教育机构缴纳学费。

严监管下激发的市场需求让各大金融机构看到了创新的机会,同时也让“各方人马”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所以,特殊时刻,教培机构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注:本文为校长邦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校长邦授权,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 阅读(3996)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