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职业教育 >正文

专家解读新职教法:打通职教生上升通道 强化职教内涵建设

职业教育
作者:南都教育转载 发布时间:2022-06-29

教育兴则国兴。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是一片广阔天地。伴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于5月1日正式上线,职业教育相关的话题热度持续不下。透过新《职教法》,我们能看到哪些新变化?哪些新机遇?哪些破局关键?为深入探讨新《职教法》之变和职业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南都记者专访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职业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智库专家吴士兵,吴士兵告诉南都记者,新《职教法》能让职业教育回归教育本质,从国家层面构建了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职业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智库专家吴士兵

南都: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首先想请吴院长您谈一谈,新《职教法》都有哪些亮点?

吴士兵:这次新《职教法》一方面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了现代的职教体系,聚焦高质量发展,树立系统观念,强化职业中等教育的基础地位,高质量发展职业高等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第二个方面,它具有社会服务性,服务技能性社会的建设。第三个方面是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聚焦产教关系和校企关系,师生关系和中外关系,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我认为有6个亮点。第一个,新《职教法》从国家层面构建了职业教育法律体系,让职业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第二个是在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上,进行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上的突破;从法律层面打通了职业院校办学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通道,但它应该是与普通教育平行的、独立的体系,包括中职、高职、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等。既能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三个亮点是促进产教融合,双元运作体系,因为产教融合主要是和企业接轨,两种体系、制度,就形成双元运作体系,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人力资源的服务;第四个亮点是健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多元化办学格局,让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第五是完善技术、技能性的社会人才保障;第六是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能让家长清晰了解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到底是怎样的。

南都:在您看来,这次新《职教法》的修订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来展开的?

吴士兵: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化分工也来越细,职业教育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有好多卫校学生都成为抗疫志愿者到防疫一线,技术防疫一线;在乡村振兴中涉农一线及涉农企业一线;第二个方面职业教育发展已经事关共同富裕国家战略,事关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家新发展格局;第三个方面是构建社会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国家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第四方面是企业产业升级的需要大量的精准培养的高端技能性人才,如技师或预备技师;第五是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是智能型社会的需要,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

南都:新《职教法》将旧版中“普职分流”的提法改成“在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有声音将这一变动理解为取消初中毕业后的“职普分流”,是否是这样?这一表述的变化应如何理解?

吴士兵:第一点,这一表述对于“普职分流”没有一刀切,允许各地普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主要还是“因地制宜”,强调每个地方不一样,允许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也是为我国高质量的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二点,新《职教法》提出“从分流到协调”,强制的意味越来越弱,职业教育发展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当地的认可度,把职业学校推到市场上,回避强制分流;这样来说,职业教育发展得好不好,在当地有没有认可度,学生是否愿意上职业学校,企业是否愿意招聘职校学生,毕业的学生发展得好不好,这才是更关键的问题。第三方面,国家也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表明国家主要想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把职业教育推向良性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主要是要强化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产教融合三大块内容。此外,这是为了打通中职学生升专科和本科的路径,是办学层次的提高,形成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体系。

南都:在新《职教法》正式实施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了关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讨论,这次职业教育法修订后明确将这一项写入法律,对于这一变化,您怎么看?如何理解“同等重要”这四个字?

吴士兵:“同等重要”有利于塑造社会形成“教育就是为了服务社会”这种共识,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打通中职生升专科、升本科的通道,促进职校生的高质量就业等。同时深化职普融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

事实上,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都与其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阶段有关。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式,职业教育发展最终需要服务于产业结构变化的人才需求。每一次技术革命来临,职业教育的制度都会顺应变化相辅相成。

南都:在国内,由于上升通道不畅的问题等多种复杂的社会因素,职业教育在公众认可度等方面低于普通教育,在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同时,是不是还会有哪些方面的推行困难?这需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来改变?

吴士兵: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学生因考不上大学才去读职校,使职业教育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事实上,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就业、服务民生的教育。

目前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一方面是来源于学校,对比学校的质量高低一般是比较该学校的学生质量,也就是学校的招生质量,因此对于好学校来说,可能要有一个过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第二,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企业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明朗,目前一些企业也逐渐完全融入了职业教育,从一年级就开始融入课程,包括实训的模式也在改变。我原来也去到一些企业进行调研,好多企业也参与职业教育,但有的企业并没有招收经过他们培训的学生,到招聘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更高学历的学生,这样产教融合就没有意义了。目前企业也逐渐发现这样的问题,以后可能逐渐明朗化。

南都:长期以来,产教融合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存在“合而不深”“校热企冷”等问题,新法推动下,这些问题是否将得到一定的解决,产教融合将迎来哪些发展空间,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吴士兵:职业教育直接为产业发展输送人才,因此首先应该是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引起了就业形势的变化。无论是什么样的产教融合,包括校企合作,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以前的“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对学生的就业生源的合作。

这次新《职教法》在产教融合方面更明确了,总共有四个方面。一方面是优化职业教育的结构,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专业链的结构;第二方面是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化的办学格局;第三方面是协同推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比如当地政府把产教融合作为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的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等;第四方面是落实职业院校类型教育的评估体系,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的职业证书和就业质量,双师型队伍等重要的内容作为一种量化的目标考核。

职业教育基本上被定义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学生要实实在在地学技能,接受更好的职业教育培训,获取更多职业技能相关等级证书,能胜任更复杂的一个岗位,获取更高的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进而产生更大的购买力,拉动内需,形成国家内外循环的一个格局;企业则需要精准培养技能性人才,并针对岗位开发证书。最主要是坚持工学结合,注重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和职业性。

南都:您曾在演讲中提到关于“职业大学”职业本科的建设问题,在您看来,推进职业本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哪里,推动职业本科体系的建设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发力?

吴士兵:这次国家也把职业教育定位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就是表明功能型的人才要能被大家接受。另一方面,企业要更精准培养技能性人才。助力职业教育发展是竞争性社会的需要。总的来说是个体有上升的需求,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本科主要还是要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服务性、社会性技能,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第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第二是以专业课程为中心,推动中职、高职和本科紧密衔接,拓展技术和技能性的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第三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就是协同育人;第四个是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第五是坚持国际合作和改革创新,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执行标准,提升我国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南都:新《职教法》的推动下,国内中职、高职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又该如何把握这些机遇?

吴士兵:这次新《职教法》是以就业为导向,基本上推进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时培养更多高技术人才是职业院校的使命,职业院校已经建立起职业教育的体制,现在已经进入全面的施工和内饰阶段,应该牢牢抓住的是政策红利和发展期。

如何把握这些机遇?首先,政府层面应出台更多配套政策,努力提高技术技能性的人才地位和待遇,激发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保障。对于企业来说,要完善激励机制,探索兴办职业教育路径,推进职业教育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对于学校来说要发挥学校的育人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推进职业教育,特别现在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开展一些本科层次的专业试点,推动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

南都:结合新《职教法》,如何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吴士兵: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性人才,包括功能性的人才,构建一个适应目前社会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职业院校多元化的特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尽快构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刻不容缓,也只有在应用型的培养体系下,职业教育才能更加顺利,更加健康地发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采写:李梓毅 曾晓茵

  • 阅读(3581)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