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大咖思维 >正文

推进高质量人才发展,新时代需要怎样的职业教育?

大咖思维
作者:原创 发布时间:2024-01-03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职业教育硕果累累,大放异彩,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瓶颈与矛盾。

在2023社会培训行业金陵峰会暨校长邦T教育大会中,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张耀武结合近年来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与职业教育当前发展局势,以重抓五类培训,强化五项管理,四个方向改变等关键词进行分享,剖析职业教育发展局势。

重抓五类培训,职业教育有学头

1·重抓融合培训

什么是融合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如果从劳动者的职业生涯来看,未就业前展开培训,赋予技能,促进就业上岗,这叫做就业技能培训。从业以后,开展相应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如果劳动者需要创业,可以为其提供创业培训,这是从劳动者的职业生涯角度来划分。

从职业培训的供给渠道来看。一是政府补贴培训,政府投入给予补贴的这一类即为政府补贴培训。第二是企业自主培训,企业作为用人的主体,也是人才培育的主体,应该尽到双主体的责任,这也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供给渠道。第三是市场化的培训,如果政府补贴培训和企业自主培训不能满足的,就需要市场化培训来进行满足。

这三类培训需要相互融合,来加强培训供给。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取引企入校、办校进企、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引导企业发挥育人主体和用人主体的双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建设产业技能实训中心,大力开展市场化培训,发挥培训机构的补充作用。

2·重抓青年培训

大力实施青年群体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聚焦创业项目、数字职业、制造产业和平台经济,面向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周岁至24周岁青年、新入职不满3年以及新就业形态青年从业人员等群体,江苏省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以上,提升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创新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企业认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互认机制,与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开展“一试双证”试点。

3·重抓创业培训

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面向省内就读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包括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毕业前2年的在校生,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技师班毕业前2年的在校生)以及返乡创业农民工等群体,开展针对性、梯次性、补贴性的创业意识、创业政策、创业技能培训。全省每年开展创业培训不少于20万人次。

4·重抓线上培训

疫情之后,催生了培训方式的变革,另外随着手机带来的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使得线上培训也成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适应劳动者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江苏省建设了全省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服务云平台(江苏工匠课堂),遴选推送优质培训课程资源,为企业、培训机构和技能劳动者提供高品质线上培训服务,提高培训质量,缓解工学矛盾。目前已有1.3万门线上课程资源储备,基本覆盖到每一个职业(工种)。

5·重抓技校培训

技工院校是人社系统的子弟兵,紧紧抓住技工院校的这支力量,指导督促技工院校履行职业培训法定职责,切实发挥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集中场地、设备、师资等各类要素资源,积极承担政府补贴性培训任务。技工院校要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层次,省重点技师学院、技师学院要重点开展高级工以上技能培训。同时,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强化5项管理,职业教育有盼头

1·强化清单管理

为了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张耀武表示:江苏省建立了清单管理目录体系。在省、市、县三级动态发布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补贴性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目录、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技能等级认定批次、考试计划等目录清单,为劳动者参加相应的培训评价活动提供便利。

2·强化信用管理

2022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机构的信用管理办法。依据办法对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机构施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将培训和评价机构的失信行为按轻微失信行为、一般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分别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引导机构依法依规执业、增强行业自律。

为了推行信用监管,建立了信用和评价机构的监管平台。如果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也有失信行为,可以在此平台公布,平台信息实时对接,真正做到层层监管。

3·分级管理

2023年江苏省出台《江苏省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机构评估管理办法》

并配套制定江苏省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估机构的评估管理标准。将培训和评价机构从低到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其中三星级及以下机构由区县一级人社部门评估,四星级及以下机构由设区市人社部门评估,五星级由省厅评估。

对于被评上星级的培训和评价机构,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承接培训项目、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机构目录、承办技能大赛、培训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更好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4·强化实名管理

针对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补贴性培训信息的实名制登记认证制度,严格按照“凡补必进,不进不补”的原则,全面落实从报名、备案、开班、培训、考核评价、证书发放、补贴资金发放到就业等全过程实名制管理,实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评价机构全覆盖,参加补贴性培训的人员全实名,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全记录,补贴性培训过程可追溯,补贴性培训质量可监控。

5·强化互联网+监管

互联网+监管也是针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做出的措施。江苏省制定出台实施“云眸”工程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互联网+监管”工作的意见。采用省、市、县(区)三级管理架构,运用远程监控、视频录制、课堂快照、人脸识别等技术,辅助采用地理位置签到等技术功能,强化培训过程的现场监管。各级人社部门可通过监控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数据采集。承担政府补贴性培训任务的培训评价机构按照云眸工程技术标准安装监控设备,按要求保存培训和评价的过程录像资料。

优化3项服务,职业教育有奔头

1·服务产业企业

深入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加强与华为、腾讯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合作,高质量、多形式建设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载体,打造技工院校品牌特色专业群,江苏省每年培养数字技能人才10万人。深入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紧密围绕江苏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制造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开展制造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每年开展制造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40万人次,促进培训和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2·服务就业创业

为了提高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江苏省开发了一套评估体系。完善以就业培训上岗率、职工培训稳岗率、创业培训合格率为主要指标的监测评估机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阶梯性补贴方式,大力推行项目制培训,构建培训学员“点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企业提供优质岗位“订单”的工作链条,为劳动者提供从技能培训到技能评价、职业指导、就业上岗的全流程化服务,帮助劳动者快学技能,尽早就业。

3·服务人才成长

①强化政策支撑

推动制定出台加强江苏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双向贯通,今年增加高技能人才取得职称人数5000人、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人数1000人,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贯通,促进技术技能人才融合发展。

②坚持以赛育才

深入开展“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鼓励支持各地、各省重点技师学院围绕产业发展,结合本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申办省级技能竞赛,整合办赛资源,提高竞赛质量,培育技能人才。

③推动以评选才

2023年,江苏省重点组织开展5个项目评选,从人物、产品、机构等方面,多方位选树大国工匠,引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包括组织评选第四届江苏技能大奖、首届“江苏最美工匠”“十大绝技绝活”“优秀培训评价机构”“江苏省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等。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让职业教育热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

何为结构性就业矛盾?简单来说: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这是结构性就业矛盾两个比较突出的表现。另外,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新提法为高精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定位。

另外,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终身职业培训制度覆盖了全体的城乡劳动者。

目前,虽然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目前,国家层面缺失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条例,尤其缺乏技能人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官方如何与有效市场结合?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是否还延续政府资金大规模补贴的方式?这些都是在发展中需要思考的课题。

二是培训供给的不充分

从供需层面看,新职业、新工种培训内容供给不够,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培训标准、课程资源较为匮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工学一体化的培训教学模式,“车间+”“互联网+”以及订单式等培训场景应用不充分。

明确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让职业教育香起来

针对以上问题,张耀武提出建议:

首先加强培训法治化发展。

职业技能培训,因为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有些工作开展起来依据不足,力度也不足。所以职业技能培训应该向法治化治理的发展来发展。

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明确企业等培训参与各方责任和义务,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更好发挥培训主体作用。政策上,拓宽培训补贴资金使用范围,支持培训机构购买培训设施设备、开发培训课程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品牌培训机构的培育力度。

其次提升培训市场化程度。

有了立法,在政策上要进行适当调整,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市场培训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把政府和市场更好结合,更加注重市场主体地位,加强市场化培训,与政府补贴性培训形成有效补充,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

然后推进培训数字化建设。

以技术信息技术为保障,加快推进培训数字化转型,随着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亟待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提升培训服务效能。以信息技术为保障,加快推进培训数字化转型,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系统,推行实名制管理,推动全国培训数据联网,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云平台,开发数字课程资源,打造培训数字化服务场景。

四个转变,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

最后,针对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张耀武结合当前形势分享了四个转变:

一·计划向市场转变

在市场经济时代,政府对民营企业可以以鼓励为主,放弃一些刚性的约束机制。

二·重规模向高质量转变

从关注政府补贴数据向高质量服务进行转变,未来一定是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的补贴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后要催生市场的力量,依靠市场来满足培训化市场化的需求。

三·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善用信用分级管理,增强管理公信力,充分利用等级评价等管理手段,将选择权交于民众手中,从管理平台走向服务评价平台。

四·补贴向奖励转变

增加补贴维度,由个人补贴拓展到优质培训机构,由原有的补贴资金转变成奖励资金,如每年评选十个优质培训机构进行资金奖励,激励政策更有益于推动行业发展。

  • 阅读(3198)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