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办学必修 >正文

如何显著提升中小机构教学效果(上)

办学必修
作者:校长邦原创 发布时间:2024-02-26

【沙盘场景】 

1.上海某教培机构,专注小、初培训;两家校区,包涵一家新开校;机构以小班课课堂形式为主,包含有少量VIP产品。  

2.新开校区的周边市场状况良好,由于前期宣传得当,其的引流状况极佳。可流量进来了,新校管理者张校长却发现,自己的教师团队“留不住”上门试听的学生们。 

3.张校对自己新校区的中台教学能力产生了不满。由于新校区团队偏年轻,张校决定从听课开始,全方面监管教学团队一周时间。

在听过5名年轻教师的课程、并与几位试听学员沟通过后,张校总结出了自己新校区教学端如下几个问题。学员角度上:其终找不到做一类题的思路;课堂气氛枯燥、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教师角度上:会讲题,但缺少带动课堂氛围的手段与能力。 

找到原因后,张校陷入了沉思… 

【沙盘解读】 

张校面对的问题,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短板拉低了整个机构的服务质量。“教学如何做好?”,在这一命题上,教培机构应当有意识地学习公校,从“目标感、激励感、压迫感”的三个维度聚焦。 

最典型的案例——三大行业头部“学而思、新东方、高思”,便格外重视“三感”的营造。 

高思课堂将“目标定位”放在学习的最中心位置。授课教师在课堂中迅速构建课程体系,知识点呈现图表化、数据化,以明确的目标感主导教学的全过程、更以清晰的知识目标化使得学员对于学习的方向有直观的了解。 

学而思双师课中,学员答题正确,大屏幕上其对应头像也将闪光;反之,假如学员回答错误,其头像显示灰色,这实际上就是通过激励感放大来深化教学体验。 

新东方则在“压迫感”上做文章。课程结束的出门考要求所有学员实现知识落实后方可离开。借由出门考形式,新东方不断倒逼学员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以压迫力推高学员的学习质量。 

而转化为中小机构校长朋友可落地、可操作的行为规范,校长日课认为,对应三种情感的处理,解决相应6个具体问题将是机构教学进阶的大考。 

【观点提炼】 

问题1:课堂目标模糊

“课堂目标模糊”的典型问题大多出现在机构的复习课、习题讲解课中。 

经常会有教师花费两天时间认真研究题目,整合必考的3考点与8个细分知识块,但整堂课中只讲完具体的题目、串讲一个又一个的题型,完全没有目标引入以及构建大框架的动作。 

直到最后下课,教师匆忙结课后,学员也并不清楚本堂课学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意义、处在知识体系中的哪处位置。 

且在该类课堂教学中,由于目标定位缺失,很多学员对某特定内容的重要性无法形成感知而频繁走神,无法将教学点真正内化为能力。 

无论学习或复习,学员都应被告知整体的学习目标及大目标下的知识块划分,清晰地了解本课的知识框架;而教师的教学,也要正确的反应运用巧妙设计串联各个目标,使学员在学习节奏中,顺序完成预设计划的过程。 

方法: 

01

教师在课堂伊始

必须首先讲明当堂学习的知识点及知识系统,例如,”初中阶段的7个重要考点和6种题型,整理成了今天课上13个题,钻研透了就有70分” 

02

课程中

则不应为了追求课堂进度而忽略了对知识点的再讲解,务求通过练习找问题、找到问题处理问题。 

03课堂最后

教师必须进一步强调当堂内容的关键属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内容的重视程度,转化课后的落实。 

问题2:课堂压力偏低 

适当的紧张感和压迫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有时教师在台前的专注与投入会变相地给到台下学员注意力涣散的空间。 

能否适度地做好紧张感与压迫感扩大,是教师教学能力直接体现。相对教培机构,公校于该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对于学生学习的压力通过考试竞争、教师严管得以更好地实现。其中有些方式,机构不妨摆出“拿来主义”的态度,进行参考试点。 

方法: 

01

教师离台授课

课堂全流程中,除开必要的板书书写,教师应在班级内来回走动,对每个学员有最基本的课堂态势认知。 

02

经常进行提问

授课时,教师通过引申,对以往的知识点多做随机提问、抽查,配合适当的惩罚措施,是提升课堂压力的最有效方式。 

03

完善两个测试

包括了入门测和出门测,两个测试也需匹配相应的奖惩 

  1. 建立周期性的竞争机制:如共同进步小组的设置、开展团队竞争活动等等。 
  2. 教务组听课模式:在周期性课程中,对于底子弱、成绩差的班级,可以设置专管的教务团队,同时增加介入频次,以直播、学员评估的形式打通家长与课堂的沟通渠道,对学员形成反作用力,强化其紧张感。 

问题3:学习积极性差 

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多由于机构老师早期受公校教育影响深刻,而非常吝惜对学员的鼓励造成。 

课堂中许多学员兴致冲冲地回答出一个问题,教师就如无事发生,继续讲课;课后对学员在公校中的各种压力,则是一句带过,诸如“大家月考加油!”、“要努力呀!”等等,根本无法触达学生内心,产生凝聚。 

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最需明确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不要空话、不要口号”,对于具体行为必须有具体的“知识”、“物料”储备,能够使得对于特定学员的激励效果“最大化”。 

方法: 

01

让讲故事成为教师能力

相比口号、标语,学生,尤其是现阶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最希望听到的,一定成功的励志故事。而讲故事也要有能力将故事讲得具体,具体到动作细节、心理细节、语言细节,从而解决故事假、故事空的普遍问题。举自己的例子就是很好的方法。 

讲故事可以应用到教师给孩子讲述的任何道理上,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诱发教学目标,说服学员认真听课、做好课后落实等等,一举两得。 

也要注意,故事不要多,用在最关键的地方;故事不要平,有笑料、有反转才能有效果。 

02

让有针对的奖励成为校区常态

配合“问题二”中竞争机制的引入,对于一定学习周期的最终达标,教师可以提前设置有效奖励,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是直接发放、也可以积分兑换,但必须要衡量好有效性,抓取学生当下的兴趣点。

  • 阅读(14913)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