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特别是在教育领域,AI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学习体验等多个层面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随着“AI+教育”这一概念的日益普及,它所面临的政策规范和挑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0月15日,以“云帆·沧海,开启AI+教育新纪元”为主题的「2024校长邦T教育创新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圆桌论坛环节,在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软通教育CEO林涛先生主持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教育室原主任、教育部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叶齐炼先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董圣足先生,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宋辉先生,Ai 主动学创始人兼董事长、北京大学校友会优秀校友、全国奥数教练杨权先生,围绕《“AI + 教育”下培训教育行业的规范发展之路》 这一主题进行对话,深入探讨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五位同样深耕教育行业,但经历与观察视角不尽相同的行业资深研究者和从业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全局视野,还有实践深度,观点与观点的碰撞,更为全面地帮助大家看清教育培训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以下为圆桌论坛会议实录内容,经编辑:
01
AI颠覆传统教育概念
林涛:AI对整个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教育领域,AI给培训教育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
叶齐炼:AI+教育的深入发展,让校外培训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AI颠覆了原有的学校、教师、学生等概念。
AI+教育创造的是一个兼具开放和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到这个平台上来学习。
传统教育模式对学习者的限制被打破,比如以往没有初中毕业就不能上高中课程,没有高中毕业就不能参加高考,现在AI把这些全都打破了,无论什么学历的人都能有机会和渠道去学习大学课程。AI+教育让教育培训的对象扩大到了14亿人,而不仅仅是1.4亿的中小学学生。
在这一背景下,政府部门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去认证大家的学习成果,如何鼓励大家终身学习;培训机构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向大家更好地提供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整个终身教育的课程。
董圣足:基于当前AI的发展态势,我个人有三个直观的感受。第一是AI可能要颠覆很多东西,包括教育培训行业在内的教育过程中的教和学的方式,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老师和管理者都得失业。
第二个我感觉对于机构来说,可能是个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广阔天地,但这个度就需要机构好好去把握,如果把着力点都放在提高学科考试能力上,可能会跟当前宏观的一些制度走向不完全吻合。
第三个从监管角度来说,很多相关的概念界定变得模糊,AI智能老师算我们普遍概念里的老师吗?他不是实体,但可能教得比老师好,效率比老师高,学生爱学,家长愿意掏钱购买,最后也确实发挥了学科补习的作用。但在监管角度,这里面就存在两个常规的问题:一是这个AI老师考教师资格证了吗?二是这个AI老师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吗?
宋辉:作为新科技,AI+教育带来的未知导致了大家的迷茫,但回望历史,科技始终是带来进步和前行的主要力量,因此我对于AI的深入应用是持乐观态度的,在此我从机构视角来谈谈。
第一,从学习者角度来说,AI带来的改变更有利于机构找准新定位。机构引入科技力量,去更好地因材施教、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帮助学习者改善学习方式,提升效率,呈现结果。
第二,从教学从业者角度来说,AI将推动教师完成职能转变。刚才谈到科技为大家带来的失业担忧,确实很多老师博闻强记、知识储备丰厚,但在AI面前你会发现你确实比不了。“双减”的导向是让教师不要只专注于教孩子怎么提分,AI正好可以分担这方面压力,而教师也能抽出身来从一个不断强化训练孩子提分的老师,转变成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运用科技的力量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教练,变成一个学习支持者。
第三,从经营者角度来说,AI能帮助经营者提升经营效率、优化经营模式。AI的市场化,能帮助机构解决获客、转化、管理等系列经营难题,还能极大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所以我个人是希望大家能正视AI价值、拥抱AI,并运用到自己的机构发展中去,形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三位一体跟技术结合的良性发展,这是我的一点思考。
杨权:我是运用人工智能帮助孩子学习的一线从业者,我个人对此非常有感触,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确实效率比较低,我在学生时代,刚接触英语的时候,考试成绩很低,因为我不太适应当时英语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相处模式,我想努力学,但还是跟不上节奏,后来换了一个我很喜欢的老师,我的学习状态逐渐好了起来。
我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我,学习状态和学习成就感非常重要。2008年,我在北京做奥赛培训,后面回家乡当过物理老师,也当过数学老师,我也当过校长,但我发现我们整个学校的教育像个流水线,同一个年级,每一个孩子所学的内容、进度、考试内容都一致。
2019年我们开始投资研发AI主动学,我想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实现自己主动学习,我们项目的第一波学生进来学习了一个月,成效就非常明显。很多孩子进来时成绩可能只有四五十分,学一个月就能考六十多、七十多,效果更明显的是成绩比较好的孩子。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其实给到了孩子三样东西,第一样就是给到了孩子更精准更高效的学习系统,让孩子的学习时间由原来的十个小时变成四五个小时。第二样就是给到了孩子学习过程当中的及时鼓励,孩子某个知识点从不会到会了之后,系统马上进行检测,形成闭环,给孩子更直观的成就感,培养学习自信。第三样是给孩子更高效更科学的规划,让孩子学习更有方向,我们会引导孩子去学会自主学习,所以我们公司也取名为“主动学”。
从去年6月24号落地第一家学习中心,到现在我们一共有140多家店,我们经常对教练、对家长进行赋能培训,交流也比较多,我们整个体系里边要有个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闭环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氛围好了,孩子学起来就更有状态和动力,这个是我去年开始到现在的感触。
02
破立之间的全新挑战
林涛:我觉得AI是不是相对较为符合“双减”目标,一个是提升效率,省得大家刷题,降低学生负担,第二是从将来的成本角度考虑,也能降低家庭负担。那么,AI在应用过程当中会带来哪些挑战和对规范的需求?
叶齐炼:我更倾向于将“AI+教育”改成教育+AI,我觉得教育应该为主体,AI是工具,人工智能融入教育以后,才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个性化学习,这就是科学技术带来的突破。
现在校外培训这块,“AI+教育”已经走在很前面了,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比一些公办学校走得还前面。但很多东西已经开始不相适应了。
比如说政策,我们现在的政策、教育法律法规都是按照原来的教育理念制定的。比如说教师,我们说的教师一定要有教师资格证,虚拟教师、AI教师算不算教师?比如说学校,我们说的和文件里界定的学校概念都是有围墙的学校,但是AI已经把学校围墙打破了。
所以说,在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我们可能会遇到政策性障碍。我觉得这不是靠一个数字教育法能解决的,整个机制都面临调整,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变化。
对于民办教育来说,比较两难的困境是怎么在适用的法律法规出台前,符合现有规定和法律的前提下面向未来,去突破、去创新、去发展。
董圣足:一个新事物到了燎原的时候,监管部门肯定就会重视,需要讲秩序、讲规则、讲标准。但在新旧之间,先破还是先立就是一个难题,立新的过程会破掉旧的传统、秩序和规则。
对于培训机构的AI应用,我们是持谨慎态度的,如果实验对象群体是老年教育、成人教育或终身学习领域,那是没问题的,因为现在老年大学一位难求,而职业教育现在培训短缺。
但是如果我们今天都用AI去做学科,专注于用技术提高成绩,那还是逃不出旧循环。你用了AI,我也跟着用,你的效率提高了,我也跟着提高,最终提高的是分数而不一定是素质,最终提高的是费用,不一定是真正的学习快乐。
新事物肯定不能一棍打死,他们会带来新的发展和突破,同时也一定会诞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行业审慎对待。
宋辉:AI越是热的时候,我们就越要冷静下来,作为教育从业者,我们需要关注的主体是教育。如果只是用AI来提高分数,又是新一轮卷,这肯定不是我们的初衷,我希望每个人能审慎对待,要行稳致远,不要把AI用偏了。
我提几个挑战,一个新技术出现之后的试错成本挑战。新事物都会有试错,全日制的学校有国家财政经费,但培训机构的试错是自负成本的。有的人会倾向于用最先进的技术,希望做前沿探索,也有人提出希望用成熟技术,试错成本小一些,两者都没有对错,只要成本合理。
第二个挑战就是学术伦理问题,AI能生成结构严谨规范的学术论文,但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如此简单生成,当中的学术伦理问题就需要深入探讨了。
第三个挑战,AI对于教育生态的冲击,今天我们其实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新技术使用到底是怎样的进度、效率和速度,是否既能保持有效的应用,同时又不破坏生态基本稳定,包括法律法规的及时跟进。
杨权:“AI+教育”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它重塑了整个教育逻辑,但是也有很大挑战,挑战在于两个板块。
第一个是我们教练角色的变化带来的培训和定位的调整,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改变了老师角色,促进孩子主动学习,如何去改变现有教师的观念,如何去制定相应的培训标准,都是需要考虑的。
第二个是家长观念的变化,家长理解下的学习更多的是老师教、孩子学,AI让孩子开始主动学习、自发探索学习之后,家长是否能理解并接受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这个是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的。
最后是我个人的一点感受,AI+教育作为一个新事物,热度很高,概念定调也高,而我们做人工智能+教育的企业和机构,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要将客户的真实需求和经营成果落地,着力帮助孩子成长,解决客户问题,保证机构的利润空间,维护机构的健康运营。
03
拥抱AI,警惕风险
林涛:展望未来,“AI+教育”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宋辉:我希望AI进入教育行业之后,带来的是革命性的技术变革,真正能提升广大学习的素养和能力,不要再陷入新一轮卷当中。我看到很多AI教育类产品教孩子怎么提问、怎么思考,这才是我们希望走的方向,我期待AI给我们培训行业带来越来越高的价值。
董圣足:提两个方面建议。第一个,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班级管理模式,还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的确不可能实现孔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但AI在这方面能发挥大力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大家应该主动去承担教育辅助角色。
第二个想法是,我希望未来AI不只是技术能力层面提升,在情绪价值、共情方面能有一定的进步,现在孩子们很孤单,希望能有个机器人、AI老师能提供陪伴式学习。
叶齐炼:我泼一下冷水,AI也不是万能的,作为工具,它有缺点和不足,尤其是AI的思考边界、价值判断和结论生成所依赖的知识库建立原则尚不明确。所以在运用AI时,一定要考虑它的不足之处,学会去扬长避短。
第二,就是伦理问题。AI生成的论文到底算不算作者的科研成果,存不存在抄袭和知识产权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自己和教学生用AI时,头脑里要有两根弦,一个是价值理念,一个伦理观,去努力让科技向善。
林涛:不光是教育,各行各业都需要拥抱AI,但拥抱的同时要保持警醒,在教育领域,我们要明确AI不是+分数,我认为更好的AI+教育,或者教育+AI,是让学生成长得更好更健康。积极地面对挑战,用好AI,我们就会越来越好。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