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行业洞察 >正文

罗永浩“手撕”西贝,为何教培人该出一身冷汗?

行业洞察
作者:观澜原创 发布时间:2025-09-18

近日,罗永浩对西贝是预制菜,“价质不符”的点评,让这家以“西北手工风味”为招牌的餐饮品牌陷入舆论漩涡。

网友的核心不满并非“预制菜”本身,而是品牌长期塑造的“手工现做”人设,与中央厨房标准化产品的实际交付形成强烈反差,当消费者为“情怀溢价”买单,却发现拿到的是“工业化套餐”,信任的崩塌便不可避免。

这场风波看似是餐饮行业的个案,实则为所有依赖“信任”生存的服务行业敲响警钟。对教培行业而言,我们更该从中读出“镜鉴意义”,教培机构精心打造的“名师定制”、“提分保障”人设,是否也暗藏“预制化”的信任隐患?

西贝的经历不是对教培行业的否定,而是一份关于“如何守住信任、实现长期发展”的实战指南。

-01-

警惕“价值错位”

“预制课”不可怕,怕的是“货不对板”

9月15日下午,预制菜风波中的西贝,发布了致歉信,多道菜品将改为门店现做。这个事件的处理过程,给教培行业提供了关键启示,“预制化”不是原罪,“不透明”、“不匹配”才是隐患。

西贝的争议本质,是“承诺价值”与“实际交付”的断裂,用“手工匠心”的宣传吸引消费者支付高价,实际提供的却是标准化预制产品,这种“名实不符”的落差,才是引发不满的核心。

这一点,与教培行业的“课程交付”逻辑高度相似。教培机构完全可以合理运用标准化资源,但需做到“清晰界定、精准匹配”。

教培行业从不排斥“标准化”,统一的课程大纲能保障教学质量底线,录播课等“预制化”内容可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这些都是提升行业效率的合理手段。真正让家长不满的,是部分机构混淆“标准化工具”与“个性化服务”的边界,用十年未更新的统一课件应对不同学情的学生,用剪辑后的“名师录播课”冒充“实时互动直播课”,却仍按“定制化服务”收取高价,让“标准化”沦为“敷衍”的遮羞布。

给“预制内容”明确定位,将录播课定义为“基础知识点预习工具”,定价侧重性价比,适合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直播课则需突出“实时互动”、“针对性答疑”的核心价值,老师根据课堂反馈调整节奏,让“个性化服务”落到实处,而非停留在宣传页。

让“标准化”服务个性化需求,统一课件可作为教学框架,但需针对不同学生补充“定制化模块”,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加“知识点拆解 + 错题复盘”环节,尖子生加入“拓展解题思路 + 跨学科应用”内容,让“标准化”成为个性化教学的支撑,而非替代。

教培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家长支付学费,买的从来不是“几节课时”,而是“孩子能真正提升的成长价值”。像西贝明确区分“现做与预制”一样,教培机构若能让课程价值透明化、匹配化,既能提升运营效率,也能避免“人设翻车”的风险。

-02-

危机不是“公关战”

是“修复信任的契机”

西贝风波初期的应对,堪称“危机公关反面教材”,回避问题、强调“行业惯例”,试图用专业术语淡化消费者不满,直到舆论发酵才推出具体整改措施。这一过程印证了一个真理,在信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的危机应对,都不是“靠话术赢舆论”,而是“靠行动补信任”。

教培行业因涉及“孩子成长”,家长的敏感度远高于餐饮行业。一次教学效果不达预期、一次课后答疑不及时,都可能引发信任波动。但部分机构面对争议时,正在重复西贝的错误,要么“甩锅”给“学生不努力”、“家长配合不够”,要么“删帖压评”掩盖问题,要么用“退款了事”敷衍,最终让小争议演变成大规模信任危机。

西贝后期通过“调整菜品加工工艺”、“尽量缩短保质期”重建信任的做法,给教培行业上了重要一课,危机是信任的“修复窗口”,真诚的行动比完美的辩解更有效。当问题出现时,教培机构不妨遵循“三步应对法”。

第一步,“倾听”优先,不急于辩解。家长投诉“孩子听不懂”,先耐心了解“是哪个知识点卡住”、“对老师教学方式有哪些建议”,让家长感受到“机构在乎孩子的感受”,而非只在乎“撇清责任”。

第二步,“整改”落地,给具体方案。若确是教学问题,明确给出“换老师、”“额外补课”、“调整教学节奏”等可执行措施,并告知家长“整改时间表”,让家长看到解决问题的诚意。

第三步,“复盘”优化,化危机为动力。针对争议暴露的问题,完善服务流程。比如因“课后答疑不及时”、“课后服务不满意”引发投诉,就建立“答疑响应机制”,让一次危机成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契机。

教培行业的信任,本质是“家长将孩子的未来托付给机构” 的重托。真诚的应对不仅能化解当下矛盾,更能让家长感受到 “机构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共同助力孩子成长”,反而可能加固长期信任。

-03-

教培的核心不是“打造人设”

是“交付成长”

西贝能否重获信任,仍有待观察。但此次风波的处理方式,无疑为教培行业如何应对危机,敲响了警钟。

教培行业从不缺“华丽人设”,有的机构把刚毕业的大学生包装成“5年教龄名师”,有的用“30天提分50+”的营销话术吸引报名,有的将“课后服务”当噱头却不落地。但这些靠营销堆砌的“人设”,终究经不起时间检验, 就像西贝的“手工匠心”人设,一旦与实际体验脱节,便会引发反噬。

西贝的经历告诉我们:行业的长期发展,从来不是靠“人设吸引流量”,而是靠“稳定价值留住用户”。对教培行业而言,“价值交付”的核心始终围绕“学生成长。

真诚,是教培行业唯一的“长期通行证”。西贝“预制菜”风波,本质是一场关于“商业本质”的公开课,在信息高度对称的时代,任何试图用“人设套路”掩盖“价值空洞”、用“营销话术”替代“实际交付”的行为,都终将被市场抛弃。

对教培行业而言,我们的终极产品是“人的成长”,这注定是一个需要“真心 +专业”的领域。西贝的启示不在于“不能用预制菜”,而在于“不能用预制人设欺骗用户”。教培行业的破局之道,也不在于“否定标准化”,而在于“不把标准化当敷衍的借口”。

唯有回归教育本源,用“真教研、真师资、真服务”交付成长价值,用透明化、真诚化的态度对待家长与学生,才能经得起无数个“罗永浩”的审视,赢得长期信任。

毕竟,家长选择教培机构,买的不是“华丽的人设”,而是“孩子能真正进步的希望”。

教培行业的未来,也不在“流量噱头”里,而在“脚踏实地的价值交付”中。

作者:观澜

头图来源于网络

校长邦成立于 2014 年4 月,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办教育从业者学习交流与资源对接平台。校长邦历经11年迭代发展,聚焦三大核心板块:行业媒体与研究、会员与行业圈子、行业大会与博览会。校长邦集聚 50 万教育行业校长与从业者。请加用户运营老师微信,入群后一起学习交流吧。

  • 阅读(3013)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