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在2025年世界中文大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新东方比邻自主研发的中文学习应用SureChinese正式发布。
这是一款面向海外的AI中文学习软件,在设计上颇有一些“多邻国”的风格——构建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采用“闯关式”设计,将中文知识体系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通过实景拍摄的视频内容,尽量给用户提供一个沉浸式学习环境,鼓励开口说;内置一位“专属中文口语AI老师”,能跟用户自由对话,提供即时反馈,实时纠正发音和错误表达。
这是新东方布局海外业务四年以来的又一次大动作。“出海”四年,新东方的路走得如何?教外国学生,会成为教育公司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吗?
-01-
新东方比邻中文:
“目标年营收5-10个亿”
“新东方比邻”成立于2017年,在2021年7月正式开启海外中文教学服务,成立旗下中文品牌“比邻中文”(Blingo),一开始主要面向4-15岁海外华裔青少儿,但现在已经将用户群体扩展到了全球中文爱好者。
Blingo最初以线上课程为主,其中青少课主要采用在线1对1模式,而成人课程则采用AI视频课模式。在线上业务趋于成熟后,2023年在美国加州尔湾开设了首个线下中文校区,这也是新东方首次尝试将线下校区复制到海外。
除了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的课程,Blingo也积极通过与当地机构合作开拓市场。今年11月,就在前不久,新东方比邻在柬埔寨金边与当地的高棉外语培训中心和私立亚欧大学签署了合作,旨在共同打造"中文教育卓越生态圈"并建设中文教育基地。
此举被视为,新东方比邻将把业务辐射到东南亚市场的重要一步。
2022年刚起步时,新东方比邻中文CEO乔蕾就定下了Blingo要达到年营收5-10个亿的目标。
目前来看,新东方没有公开报道过出海业务具体的营收数据,但据知情媒体报道,2023年Blingo的年营收规模近亿元,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025年Blingo上已经累计有16万名用户参与学习,覆盖138个国家和地区。
出海业务,虽然不是目前新东方最强力的增长引擎,但未来的增长空间如何,还需要交给时间来证明。
-02-
教育公司扎堆“出海”后,现状如何?
2022年,“双减”政策的落地促进了各家教育公司扎堆进军海外市场,曾出现过一波“出海热”。时至今日,各家的进展又如何呢?
根据梳理总结,发现当前教育机构出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本图由校长邦制作 点击大图可查看详情
一个是语言教育,这是最主流的赛道,其中又分为中文出海和英语外教出海。
“双减”落地后,大量的语文教师资源被释放,再加上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全球掀起“汉语潮”,超过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海外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超过2000万,市场需求巨大。
因此,除了新东方,另外的VIPKID、桃李中文等企业也都瞄准了中文出海。
VIPKID在2017年就成立了在线青少儿中文教育平台Lingo Bus,主要面向4-15岁孩子提供1对1在线授课和沉浸式中文教学。截至2021年,学员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亚洲,累计注册用户近10万名。最近两年没有更多相关数据透出。
桃李未来教育集团旗下的桃李中文,2021年成立以来研发了以TaoLi APP为核心产品的国际中文教育课程服务体系,主要面向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和当地孔子学院合作,通过文化活动和线上平台推广中文。
英语教育则以少儿英语在线教育品牌51Talk为代表。这算是出海比较顺利,已经实现业务全面出海的品牌。
51Talk以东南亚市场为切入点,根据当地用户兴趣偏好对课程做了本土化创新,比如面向东南亚学生的课程里加入音乐、游戏等元素,顺利打开市场,随后将业务逐步扩张至中东、欧美等。
从2023年起,51Talk的收入已经100%来自海外。2024年第三季度,51Talk净收入1400万美元,环比及同比分别增长28.2%、79.4%,发展势头非常可观。
另一个是学科教育出海。其中学而思(好未来)就是典型代表,也是较早布局海外的老牌连锁教育机构。
早在2019年,学而思就建立了海外品牌“Think Academy”,将其在国内积累的数学教育优势延伸至硅谷,主打竞赛数学培训,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Think Academy官网
学而思看准的,就是美国数学竞赛环境利好,拿到国家级竞赛名次对升学非常有利,但当地又缺少专业的培训机构,因此为学而思的出海提供了天然优势。
随后几年,学而思又相继进入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区,截至2025年已服务超过500万名K12学生。
虽然最新的财报数据未公开海外业务的具体营收数据,但根据“Think Academy”官方公众号持续不断更新课程的动态来看,业务发展应该还算顺利,是学而思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还有一个方面是AI教育工具出海,是近两年增长迅猛的新赛道。中国企业的AI答题和解题工具,比如作业帮的Question.AI、字节跳动的Gauth、猿力科技的Uknow.AI,主要通过“免费使用+会员增值服务”的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获得了大量用户。
在海外学生群体中最火的,还要当属Gauth。字节跳动虽不是教育公司,但早在2019年就开始部署教育出海业务——Gauth刚上线时名字还是 GauthMath,专注于数学学科,后来又扩展到全学科。
目前在美国教育类应用中,它排名高居第二,学生用户超过2亿。
除此之外,作业帮的Question.AI发展也非常迅猛。2023年上线后,短短一年时间,截至2024年5月,周活跃用户规模已经突破200万人次,单月订阅收入超68万美元。
-03-
出海,能成为教育公司的
“第二增长曲线”吗?
很多人以为,教育出海的难度并不高,将课程翻译一下,把国内成熟的模式一比一复制到海外,就能轻松打下海外江山。
在新东方刚开展海外中文教育时,乔蕾是这样评价出海业务的:“这不是一个滚雪球的赛道,而是一个口碑赛道。”
潜台词就是,出海业务有潜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但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时间耕耘后才能出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面临一系列严峻且复杂的挑战。
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个是来自运营和市场的挑战。
首先,文化适配和内容本土化就是个难题。这不仅仅是语言翻译。课程中的例子、价值观、历史观点甚至幽默感,都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这其中都需要深入调研本地用户。
51Talk创始人兼CEO黄佳佳就提到海外拓展初期时,发现第一次在东南亚推广课程时,当地用户兴趣不高,后来通过本地团队调研才发现,他们更愿意通过音乐、游戏等方式学习。于是品牌迅速调整产品方案,才提高了用户接受度。
其次,海外Facebook、Google、TikTok等渠道的流量成本日益高涨。如何精准投放并控制获客成本,是所有出海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新东方比邻中文CEO乔蕾和好未来海外业务负责人Kai都提到过,海外获客成本非常高,不太容易转化,收入甚至不太能完全覆盖成本,主要靠的还是口碑传播。
一方面,课程内容和模式也需要根据当地市场做调整。不能将国内的课程体系一比一直接复制到海外。比如学而思一开始在硅谷主推其有优势的“数学思维”课程,但具体内容和教法都根据当地教学大纲和竞赛体系进行了重构。
还有一方面,就是人才与组织挑战。教育出海需要既懂教育业务,又懂海外市场运营,还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非常稀缺,且成本高昂。
以及如何管理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外团队,如何确保海外团队能够理解总部的战略意图,同时又能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以应对本地市场的快速变化,就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最后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如何面对海外复杂的政策和法律风险。
尤其是欧美市场,对数据隐私的保护极为严格。企业需要确保在用户数据(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上完全合规。
教育出海,并不是给外国学生教课看上去那么简单。它考验的是企业的深度本地化能力、产品与技术重构能力、商业与运营能力、人才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
毕竟,“走出去”只是个开始,“活下来活得好”才是关键。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