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培行业机遇与压力并存。机构们普遍面临着人口断层、消费下行、竞品增加、成本上升等困境。该如何突围?
文启优思高端托教董事长周兴天在2025年10月22日由校长邦主办的2025中国托管教育创新论坛上,发表了以《托管机构的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之道》为主题的分享。
从开源上,他分享了营销、流程、培训、视觉4个精细化运营策略;从节流上,他告诉我们如何用财务数据引导决策。
以下是分享实录,经编辑整理:
各位朋友们上午好!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创立的品牌叫文启优思,在上海做直营连锁托管。目前有35家直营门店,是年收入过亿的托管品牌。
从我们直营连锁店的体感来说,2025年的压力明显变大,遇到了不少困难。这种感受在一二线城市开门店的校长身上可能更强烈——整个行业的续班率都在下滑,背后主要是四个原因:
一个是人口断层,生源基础持续萎缩。我们统计过很多城市的人口数据,今年一年级新生数量比去年下滑了约25%。更严峻的是,按这个趋势测算,到2033年,小学生数量会减少一半。生源基数变小,生意自然越来越难做。
一个是消费下行,中产付费意愿降低。现在整体消费力偏弱,我们在上海只做晚托,均价大概4500 元 / 月,属于中高端定价,明显能感受到中产家庭的消费疲态,这对我们的招生有直接影响。
一个是竞品增加,挤压生存空间。越来越多连锁化托管品牌出现,它们的中台供给能力很强。打个比方,你门店旁边开一家贝尔安亲(另一家托育连锁品牌),压力立刻就上来了,中小机构的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压缩。
还有一个是人力成本,有来自增支与流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一线城市社保、公积金的刚性上涨;另一方面是人员流动率远超以往。
我们公司有近500名员工,每月离职率高达7%,一个月就有三四十人进出。老员工相对稳定,但新员工“大浪淘沙”的量级很大,随之而来的招聘、培训成本,以及新旧老师衔接的重叠成本,都在吞噬利润。
面对这些困境,快速扩张已经不现实,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向内求”——做好“开源”和“节流”两件事。这也是所有企业的核心生存逻辑,做好了,多出来的就是利润。
接下来我重点讲这两部分,尤其是更易落地的“开源”策略。
开源的核心是“精细化”,不再靠“一招鲜吃遍天”或资源红利,而是把每个环节做深做透。具体分四个方向:
很多机构的校长是老师或后端服务出身,营销是短板,但现在招生是不是“1比0的战争”,而是“2比0的战争”——你招到一个学生,竞品就少一个,所以营销必须盯死。
我们用四张表格实现精细化管理,全部整合在一个Excel里,执行力到位就能看到效果:
①leads跟进表(leads指的通过市场活动、广告、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的潜在客户线索)
记录每天的生源信息——日期、获取数量、渠道、学生年级、学校、跟进结果。
专职销售旺季每天至少拿4个leads,淡季2-3个,完不成要对应罚钱;全校可集体地推,拿到leads后24小时内完成2次回访,3天内完成第3次,每个leads必须强力邀约上门,上门转化率要达到30%以上(合理水平是 35%)。对口2500人以上的小学,九月、十月每天地推至少拿3个leads,这是硬指标。
②诺道跟进表(“诺道”指的是家长明确承诺要来的意向)
我们要求销售每周必须确保3个诺道,缺一个也要罚钱。托管体验课(通常19.9元)转化率极高,好的门店能到90%,只要诺道数量够,签单基数就有保障。而且周末必须做体验课,未来不做周末客的机构,活下去的可能性很低。
③推荐跟进表
把校区80个学生分成10组,每组8人,以两周为单位,给每组学生做专属提升计划(比如提升计算能力、默写成功率),班主任每天落地计划,两周后高频跟家长沟通,直接开口要转介绍。
有高密度服务做铺垫,转介绍成功率会大幅提升——拿到转介绍标绿,没拿到标灰,不允许空白,每周开会必须过这件事。
④历史追溯表
把往年体验过、报过名又流失的学生全部录入,每两周跟进一次(学生少的可每周跟进)。竞品的服务不可能完美,比如孩子在竞品那儿默写出错、被老师批评,这时你及时跟进,就有机会把学生抢回来。沟通时可发周测、福利、通知,直到家长删微信,才算彻底没需求。
好的销冠没有“意向客户”,只有“逼交钱”和“逼死心”两种结果,高频跟进是关键。
很多机构的老师“各凭本事带娃”,张三有张三的方法,李四有李四的套路,这样的机构存活期很难超过三五年。
标准化的SOP(服务流程)才是根本,核心要满足三句话:用户看得见、员工可落地、老板好管理。
用户看得见:你做了100件事,家长看不到就是白干,比如可以把“接娃流程”、“作业辅导步骤”做成可视化海报,贴在校区显眼处。
员工可落地:别用老校长的标准要求新老师。新老师前三个月能管好5-6个孩子就不错,SOP要简单直接,比如“几点到几点盯作业”、“沟通家长的三句话术”,让新人照着做就能上手。
老板好管理:SOP里要明确奖惩项,比如作业漏批罚多少、家长好评奖多少,方便质检。
SOP的终极目的是“复制老班主任”——老班主任不用看表,本能就知道该做什么,因为流程已经刻进基因。有了SOP,新老师能快速上手,哪怕老师有流动,家长体感也不会差,能有效减少退费。
人员流动大是行业痛点,谁能快速把新人培养成合格员工,谁就能活下去。我们的培训体系可供参考,中小机构可简化落地:
初期-新人培训:一周集中培训,4天总部理论+1天门店实操,入职后搞“师徒制”(学习海底捞),新员工给师傅倒茶拜师,师傅7天内带徒弟吃一顿饭,公司报销200元,让新人快速融入。
中期-在岗培训:线上平台做专业技能赋能,班主任分星级(助教→副班→主班→二星→三星→王牌),教学主管一对一带教6个月,结合代班人数等其他考核指标升级。
后期-管理层与全员培训:每年2-3期校长集中拉练,每月进行1次线上全员分享,让王牌班主任讲地推、续费技巧;营销节点(双十一、寒假班)前,做针对性的话术培训。
当然,中小机构不用搞得太复杂,但新员工入职第一个月的培训计划必须有,哪怕是买资料、看视频,也要让新人有清晰的成长路径。
现在的年轻家长,既要“体感”也要“效果”,视觉是传递价值最直接的方式。重点抓四个方向:
①校区视觉:颜色搭配合理、卫生干净——桌子椅子的洁净度直接影响定价,脏乱差的校区根本卖不上价。
②产品视觉:默写册、辅导材料别用散装打印纸,自己用AI或者淘宝几十块找人设计下封面,塑封成册,家长的价值感知会立刻提升。
③服务视觉:把接娃照片、孩子光盘图、活动瞬间发朋友圈,校长的朋友圈里有大量老客户,高频展示就能激发复购或体验意愿。
④效果视觉:孩子的进步必须“可视化”——身高体重变化、字迹改善、性格开朗、默写正确率提升,都要通过成长报告、沟通话术传递给家长,让家长明确看到“钱花在了哪里”。
很多校长“靠感觉做业务”,但成本控制必须“靠数字”——你得知道钱花在哪儿、哪里花多了,才能精准节流。核心是做好三件事:
一件事是,做基础财报。哪怕没有专职财务,也要用电子记账本或管理系统,记清收入、成本(包括房租、人力、餐食、日常损耗等等),算出每个成本的占比。
然后你就会思考,老师工资占比是否过高?什么原因造成的?什么时候该拆班?一个老师应该带多少个孩子?混班人数到多少需要加老师?
第二件事,要懂财务本质。财务不是算“现在赚多少”,而是“预测未来”——通过环比、同比数据,判断机构是在增长还是下滑,现金流是否顶得住。推荐大家看《一本书读懂财报》,清晰易懂。
第三件事,学会做利润表。先搭架构(房租、人力、损耗等项目),可以用Excel做关联公式,相对更精准;再做成本预算,对比实际支出找差异(比如人力成本超预算是招人多了还是工资涨了);最后反复调整,修复预算,让日常运营落在预算内,成本自然就控制住了。
今天的分享核心就是“向内求”——开源靠营销、流程、培训、视觉四个精细化运营策略,把每个环节优化10%-20%,机构综合实力就会明显提升;节流靠算清财务账,用数据指导决策。
托管行业现在确实有压力,但只要把细节做透,把服务做精,依然有生存和盈利的空间。
教育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