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行业洞察 >正文

机遇风口:教培行业整顿趋严,校内外合作将成新常态

行业洞察
作者:书徵原创 发布时间:2021-10-08

 核 心 看 点 

· “双减”后第一个国庆假期,教培行业并不太平。

· 合作成功案例增多,机构进校服务将成趋势。

· 培训机构抓住风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01          

“双减”后第一个国庆假期

教培行业并不太平

“双减”落地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假期结束了,然而在国庆假期期间,教培行业并不太平。 

10月1日至2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连续两天顶风违规开展培训。为此,教育部门对该机构在临渭区境内的10所校区予以全面封停。

10月5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十一”假期检查学科类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通报指出北京市西城区学大培训学校存在节假日组织开展学科类培训的问题,而后明确将学大培训学校西城区5址培训机构全部移出“白名单”,责令学大培训学校月坛校区即日起停业整改,并在区域内进行通报批评。

国庆期间,广州严查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补课行为。10月5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消息称,检查组发现个别机构涉嫌违反相关规定,在国家规定时间之外开展学科类培训、教师未取得培训资格、未公开教师信息。

10月7日,沈阳市教育局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该市于放假期间严查校外培训机构,截至7日,已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42个,取缔无证无照黑机构36个。

......

显然,现在教培行业内依旧处于“双减”政策落地后的大规模整治阶段,并且力度在不断趋严,各大机构目前也依旧在不断探索着行业出路。

在每天层出不断地行业新闻中,除了让人感到心惊的整顿治理内容,同样也有着令人感到鼓舞振奋的新闻,在给予广大机构探索未来之路信心的同时,也在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开辟方向与大趋势。

          02          

合作成功案例增多

机构进校服务将成趋势

今年以来,课后服务工作的探索和布局一直在不断推进,校外机构和公办校的校内外合作也一直是教培行业内持续探讨的转型大方向。

据悉,自政策下发以来,公办校对于扩充课后服务资源方面,大多还是以少年宫、科技馆等场所为主。据媒体报道,此前北京西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王攀曾表示,西城区将整合区属12家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教育资源为区域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课程菜单,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筹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有益补充。

可见,虽然机构与学校的校内外合作一直是讨论热点,然而在前期阶段里,双方的合作推进进程并没有想象中的迅速和顺利。而近期以来,行业内开始逐渐涌现出大量机构与公办校的校内外合作成功案例,引发大众的聚焦与讨论。

在国庆节前夕,北京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的教师们来到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小学,为1至6年级的学生开展以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活动。据媒体报道,此次合作中,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为学校内的课后服务提供了《数理逻辑推理》《传统文化素养》《少儿创享美术》三大素质课程。

其中,《数理逻辑推理》课程通过对折纸艺术的讲解,完成国庆折纸画制作;《传统文化素养》课程通过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讲解,完成爱国诗人手抄报制作;《少儿创享美术》课程通过讲解国庆节常识,总结爱国绘画元素,完成国庆节创意绘画。

据校长邦媒体中心了解到,目前校内外合作的成功案例越发增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军中小学课后服务市场,已经成为趋势。

“我们家孩子现在在学校里每周都有一节游泳课,但是上课就是要到外面机构去上的,”一位来自上海的小学学生家长对笔者表示道,“孩子学校内是没有游泳课程的场地和专业设施的,现在就是上课前有巴士车把孩子接过去,上完课再把孩子送回学校。”

谈及收费方面,该家长表示道:“目前我们是没有收费的,应该是学校财政统一支付的。基本上都是政府买单,培训机构应该会和学校有结算,但不会向孩子收费。”

笔者与另一位架子鼓音乐培训机构的校长进行沟通得知,目前其机构也在与公办校进行合作中。架子鼓课程的上课地点是在学校内,机构教师进校进行服务,课程设备方面有的是由学校进行提供,如果学校没有充足设备的话,机构便会进行补充提供。

对此类现象,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汶曾对媒体表示道:“目前,为了做好升级版的课后服务,除了原有的工作,我们将继续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对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进行指导。”

          03          

培训机构抓住风口

机构与挑战并存

不久前,半月谈在对“双减”新政发表重要评论中曾指出,“教育公共服务领域仍然需要校外培训机构发挥作用”,呼吁在规范培训服务行为的同时,要引导优质的校外培训机构进入校内课后服务、社区家庭教育等领域,弥补校内教育的不足。

“利用AI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正是教育培训机构所擅长的;让校外教培机构回归育人正常轨道,要在教育公共服务中给其提供广阔平台;积极引导校外教培机构参与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不仅是行业发展所需,更是民生所盼。”

在“双减”政策的第25条明确强调,要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对于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我们学校目前在第二阶段的课后服务,基本上都是以外部引入为主,”一位来自上海的小学教师对笔者介绍道,“这不仅可以缓解我们校内老师的压力,也的确可以大大提升课后服务的专业度和质量。”

而实际上,在机构与公办校进行合作的进程推进中,也先后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困境。

首先要做出重大调整的,便是机构的课程“学校化”。众所周知,校外机构的课程活动与公办校内的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校外机构的课程一般都在一个到一个半小时,而校内课程则有着固定的时间要求,每节课大多都只在45分钟以内。那么,机构若想将一节课的内容浓缩至45分钟内,就需要自身进行一个形式上的大转变,不然将难以保证课程质量的交付。

其次,便是让众多机构校长“望而却步”的一点,便是如何平衡公办校的评价标准。一直以来,校内与校外的教育形式在各方面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如今在面对着校内外相紧密结合的境况之下,校外培训机构必定要去主动改变自身的特有活动形式,来迎合与适应公办学校的评价标准与规则。那么在这一点上,机构是否能够顺利做出相应改变呢?

然而,哪怕是遇到重大的困难和改变,广大机构依旧都想要牢牢把握好进校机会。毕竟,若真的可以成功进校,这显然是一次绝佳的宣传机会。获得公办校的认可,通过学校做宣传,在校园内树立良好口碑,这些直接面向的便是广大生源。进而,后续的机构招生及转换、口碑的沉淀与传播自然都会变得更为顺利。

 

注:本文为校长邦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校长邦授权,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 阅读(3967)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