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育界网 > 行业洞察 >正文

取缔教培行业,无关教育公平

行业洞察
作者:入海原创 发布时间:2021-03-27

核心看点

· 边声四起,教培真的有碍公平吗?

· 重塑边界感,教育格局不容解构;

· 取缔或整顿,行业前路在何方?

今年的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当中看似轻描淡写地写有六个字:规范校外培训。这六个字所归属的章节名称为:“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将两者联系起来细想一下,其中内涵很有意思。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记者问时表示:“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时隔不到半月,3月22日,总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年会上对这句话再次做了强调。

教育事业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而教育公平是国家一直以来强调的方向,国家财政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除了推动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之外,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配。

而近期被频繁聚焦的教培行业,却被指有碍教育公平

01

边声四起

教培真的有碍公平吗?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超前的地区,教育资源丰厚;而相对应条件较差的农村、山区、少数民族这些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长期薄弱,因自身条件无法消解这些问题,因此国家每年在这当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调配教育资源,以填平教育资源洼地、在全国范围内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实质上聚焦的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从国家层面关注的是基础资源条件的分配是否均衡,从个人层面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能享受到相同的教育资源。教培行业从未抢夺任何的教育资源,而是不断在开发更多优质资源。

直白一点来说,教培行业从未占用国家给任何地区分配的教育资源,也从未剥夺任何个人的教育资源,而是不断开发新的优质教学课程资源、开发新的先进教学工具,为教育行业、为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教学选项。并且当中很多从业者心有大爱,用捐款、建基金会等方式为乡村、山区孩子的教育做奉献。

国家从宏观角度强调教育资源均衡,但不同的学生是很难“均衡”地接受教育的,每个人的天赋秉性都不一样。所以宏观角度说的均衡,其实指的是受教育权利均衡,而不是教育内容本身的均衡,教育内容做到个性化才是对受教育个体真正的教育公平化。

教育内容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一方面是课程内容。且不说校内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是否能做好个性化教育,单说课程内容,显然就很难做个性化,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少数跟不上课的学生,只能在课堂外的时间多花精力,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家长付出经济成本、学生付出时间成本去校外接受专业老师的一对一或小班等形式的培训,却被指有碍教育公平。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更像是混淆了个人受教育的目的,认为考试结果就是受教育的目的,走进考场的那名学生比这名学生学得多考得好,就是不公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导语中表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没有提到任何考试考评,而是从个人发展角度延展,因此,校内外教育也好、考试或考评也好,都是达成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式,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能在课外开拓视野、窥见新世界、习得新技能等,也是教培行业给教育交付的答卷。但混淆教育目的者不在少数,而家长就是其中的主力军,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考试成绩,担心孩子升学问题,于是纷纷将孩子送往培训机构,正因此,教培机构被攻诘向家长贩卖焦虑。但焦虑并不是教培行业贩卖出来的,而是从社会最里层逐渐生长出来的。

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成效卓著。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只有20%,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仅11万。为提升国民素质,随后开始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着力扫盲,那时候“识字”就是成绩;到后来国家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考上职业学校是成绩;再后来高考制度恢复后,考上大学就是成绩;到现在,国家正面临产业升级,由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社会对高知人才的需求提升,因此考上名牌大学才是成绩。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迁,个人对教育要解决的问题答案相信会更加多样化,但当下,现状即是如此。

翻阅各大企业的招聘需求,学历要求基本至少是本科,要求稍微高一些的企业还要求985/211。现在摆在学生和家长面前答案很现实,就业环境往往残酷,机会公平前就是学历门槛,竞争激烈。九年义务教育显然无法满足家长需求,而优质高中资源各地均不同程度紧缺,为了上好的高中,很多家长从小学开始铆劲,而这个过程中除了义务教育阶段之外,考高中、考大学,都要用分数和别人竞争。

正是在这越来越残酷的就业环境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现状,激发了家长们的焦虑,而部分教培机构利用了这层焦虑做营销,将一直秘而不宣的现状袒露眼前。这部分教培机构被指贩卖焦虑,被划为教培行业乱象之一,除此之外,教培行业还因超前超纲课程等问题被指责,但这并非行业本身的问题,只是部分教培机构边界感缺失的酿出的后果。

02

重塑边界感

教育格局不容解构

教培在教育体系中,处境其实很暧昧。

一直以来,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被看作两个世界,从业者之间也彼此割裂。这是一个很怪异的现象,明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为同一群体提供相同的教学服务,彼此却势如水火不兼容无沟通,甚至互相鄙夷。

这和双方的现状相关。和校内教育的公益性相比,校外教育偏市场化,要赢得市场认可,成熟的课程产品、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等必不可少,从业者的教学专业度高,再加上行业技术革新加速,在市场的推动下,校外教培机构一直在追赶新技术的潮流,丰富多样的科技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吸引了一大波学生家长的注意。

学生属于学校,这是个常识,但培训机构目前似在解构这一常识的内涵。在专业成体系的课程产品和多样的科技手段面前,学生和家长对教培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部分地区出现学生更多地在教培机构获取知识的现象。教培行业的定位是“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并被放置市场中,不在国家事业单位体系内,将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放任在校外机构,实在难以管理、隐患也大,并非长久之计。

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教培行业也不例外。部分线下机构暴雷跑路,家长退费无门在线控告。可一边是行业负面消息不断,另一边,在疫情的催化下,在线教育快速发展了起来,在资本的狂热影响之下,超百亿元的营销费用一个暑假燃烧殆尽……

在双方面的作用下,教培行业很难再继续低调下去了。暴雷跑路引起民愤,贩卖焦虑推动内卷,过度营销惹人反感,课程超前超纲被疑不合理……原本这些行业负面个例新闻,突然被放大,导致了大众对整个行业的质疑。这加速了对教培行业边界的思考。

国家前期对教培行业的整顿停留在市场准入层面,并未真正触及到教育事业本身。如今行业发展壮大之后,其对教育体系的作用力越来越大,一直避而不谈的暧昧位置在此时就成了导火索。

教培是否加剧了教育的公平?它在教育体系内的边界在哪里?无论答案是什么,采取措施势在必行,教育主要阵地必定要回归到体制中来。

03

取缔或整顿

行业前路在何方?

面对教培行业乱象的解决方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取缔,一种是整顿。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在两会上提出了“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该建议一经提出迅速走红,支持者与反对者线上交锋,争论激烈。但显然,取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说:“有些国家曾经在某一时期宣布过取缔全部校外培训,但因为有需求,培训机构转为地下运行后,不仅更加难于管理,而且价格还上涨了,百姓负担反而加重了,后来只好又放开了。

行业的发展源于需求,取缔行业,并不能消灭需求。只要需求存在,就一定会继续催发市场,无监管的地下市场会埋藏更多隐患,造成更多社会问题。而如今行业发展已趋成熟,在规范管理下乱象实占少数,多数还是在健康的运营模式下良性发展。

而且半月谈在《不能让校外培训再造一个“教育体系”》中提到,“(工商登记的)校外培训机构总数在2019年新增到达近60万家峰值,2020年又新增40余万家。”加上同一培训机构可以多点办班,客观上,校外培训机构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之外,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存在。教培行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一刀切地取缔,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动荡因素,失业的教师们何去何从,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从市场需求来说,教培行业的发展背后,是国民旺盛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教培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出现垄断企业,就是因为这是个讲求精细化和个性化的行业,学生可以数学差补数学,英语差补英语,想培养舞蹈就去专门的舞蹈机构,想学习围棋也有专业的老师来教……教育界的专家表示,取缔教培行业,或会一定程度上抹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培行业最大的特色就是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即使我们要强调教育公平,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取缔优质教育资源,而应该是对教育资源再分配。担心教育差距拉大,与其取缔校外机构来降低教育高值,不如更多搭建校内外的沟通合作,尤其是教育资源缺乏的地方,可以让优质的教育机构与校内教育合作,填补教育洼地。“一刀切”的取缔提议,实在是下下策。

对教培行业的整顿目前基本已是主旋律,只是国家会把教培行业的边界划在什么位置不得而知,毕竟在定位上对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本身的边界就很模糊。近期教培行业的政策传闻四起,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但目前并未得到官方确认,具体政策如何,我们还要沉住气以正式文件为准。

注:本文为校长邦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校长邦授权,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 阅读(4494)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后评论
登录教育界网
用户注册
重置密码
登录
忘记密码 创建帐户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认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提示用户信息
返回顶部